日期:2010-07-23 23:39:34
而李从珂也颇有自知之明,他以冒牌儿子的身份夺取皇位,难免感到心虚,对石敬瑭这个正牌女婿尤为忌惮。他知道未来必有一场大战,为了提高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李从珂采取了物质激励的办法,给士兵们猛发生活补贴,并且发到了国库枯竭的程度,最后连太后、皇后的嫁妆,都被变卖充当了军费。
在局势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双方的战略缓冲期在短短两年后就宣告结束。清泰三年,迫不及待的石敬瑭首先发难,在晋阳起兵叛乱。不过出乎石敬瑭的意料,他的军队在开战后竟然连战连败,根本打不过得到太后、皇后嫁妆福利而士气高昂的后唐政府军。几个月下来,后唐军后发制人,直逼晋阳,反而让石敬瑭的处境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正当石敬瑭在晋阳急得团团乱转的时候,一个手下参谋向他献计,让他请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派兵相救。石敬瑭听了后破愁为笑,马上让人写了封鸡毛信向辽国求援。为了打动耶律德光,石敬瑭在信中表示要认他为干爹,同时割让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当做孝敬父亲的见面礼。
耶律德光看到信后,高兴的差点没吐血。在他看来,世界上难以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幽州。辽国为了一个幽州,兴师动众二十年,损兵折将五六万,每次都是深情的眺望一眼,然后从哪里来,就被打回哪里去。现在石敬瑭不但把幽州拱手相让,还请辽国把周边十五个州一起打包带走,这简直是天降甘霖,地涌醴泉,看他一封信,胜用十年兵。
激动的耶律德光立刻召集群臣开会。会上皇帝慷慨陈词:不救援自己的孝顺儿子实为罔顾亲情,不接收肥沃的燕云十六州实为罔顾孝心,我契丹血性男儿怎会做出见死不救,见礼不收这样的事情来!经过讨论,会后辽国君臣一致通过了关于救援晋阳灾区的紧急决议。
当然,耶律德光决心插手中原事务,不仅仅是为了扩张国土。在他思想的深处,兄长耶律倍,是必须予以铲除的不和谐人物。以前他鞭长莫及,望洋兴叹,而这次有了进军中原的机会,就有可能趁此彻底解决当年的争储后遗症,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铁骑从雁门入关,把措手不及的后唐军队打的丢盔弃甲,损失惨重。
当他率军大摇大摆的进入晋阳时,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拉着他的手不停的叫爹。耶律德光慈祥的看着这位比自己大十岁的老儿子,以无比关怀的语气对他说:“你老爹我奔波了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没白跑一趟。我看你外貌和气度不凡,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石敬瑭听了喜出望外,假惺惺推辞了一番后,也就不再谦让。耶律德光正式宣布立石敬瑭为皇帝(试用期一年),石敬瑭称帝后,立刻如约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同时双方还附加了一个议定书,儿皇帝石敬瑭要每年上贡三十万匹丝绸。
日期:2010-07-24 11:06:53
得到慈父支持的石敬瑭肝胆俱壮,为了早日转正,在部队修整了一段时间后,他便南下攻打洛阳。相比之下,没有了爹的孤儿李从珂抵挡不住,连打了几个败仗,变得意志消沉起来,成天借酒浇愁。石敬瑭的兵还没进洛阳,精神崩溃的李从珂便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太后、皇后蹈火自杀了。令人不解的是,李从珂临死的时候,居然还没忘记耶律倍。据《辽史》记载,他派大内高手去招耶律倍一起来参加自焚大会,耶律倍不肯听从,结果被当场杀害,享年三十八岁。
耶律倍死得干净利落,致死的原因却充满了疑点,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命运终结者的角色,都不该由李从珂来扮演。李从珂如此作为,明显是抢了某个人的戏份。为了探求历史的真相,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需兴师动众,只要揪住一个问题刨根问底,就能厘清疑案的脉络,那就是李从珂究竟有没有非要致耶律倍于死地的理由。
有人可能马上会说,这不是明摆着吗?后唐军队正是由于辽军中途突然参战,才全线溃败的。李从珂为了出气,把耶律倍处死,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其实这个说法似是而非,首先,耶律倍虽然是辽国人,但却是辽国当权派的对立面,归顺后唐多年,是政府大树特树,弃暗投明的典型。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李从珂应该明白这层道理。其次,就算李从珂恼羞成怒,丧失理智连耶律倍都要报复,那为何不在前线战败的消息刚刚传回洛阳时动手,反而等到自己都要死到临头了,才急匆匆的派人去解决耶律倍?李从珂这是拿着磨蹭当沉着吗?况且事先没有布控,火烧眉毛才派人去找,要是万一找不到,岂不是欲哭无泪?
从以上细节,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出,李从珂既没有杀害耶律倍的动机,也没有做杀害耶律倍的准备。其实对于李从珂来说,让耶律倍此时回国,才是他最佳的方略。这样即使失败是无法挽回的,耶律倍也完全可以作为搅乱辽国的政治原子丨弹丨,释放出积蓄已久的破坏力。
那么耶律倍从主观意愿上,有没有回国的打算呢。虽然此事史料中没有直接记载,不过我们通过他的性格变化,能够管中窥豹得出推论。耶律倍在后唐生活期间,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行事作风,变得暴躁易怒,成了不折不扣的家庭暴力男。他在中原娶的妻子夏氏,甚至提出要出家为尼,以躲避殴打。更为诡异的是,耶律倍似乎有向吸血鬼发展的趋势,他常把小妾身上扎个洞,然后吸食新鲜血液。
尽管这些记载可能有夸大其词之处,但却反映了耶律倍因郁郁不得志而产生烦躁和暴力行为的事实。这证明耶律倍从内心深处,对当年的皇位旁落,尤其是受到的政治迫害,是耿耿于怀,不能释然的。如果他得知耶律德光尽率精锐,倾巢南下,是否会产生趁机北归,收拾旧日山河的想法呢,估计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