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再次下诏,允各地上疏言事,指摘新政得失,又于垂拱殿开七日廷议,逐项辨论新政得失,为求公论,太师蔡京避居府中,官家赵佶暂不临朝,由当值起居舍人、起居郎悉予记录,报呈御览。
中国历史上的变法,除了商鞅变法,似乎都陷入了某种魔咒:不是昙花一现,就是反复无常。
这当然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过于强大,也有历史底蕴的惯性带来的思想固化难以改变的缘故。前一条大家都懂,后一条举个简单的例子:清初的留辫与清末的去辫之争。
少年时代学历史,说王安石变法因太过超前,触动守旧派与反对派的利益,没有得到皇帝坚定的支持,才失败,也最终导致北宋灭亡。
又有人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就在于王安石变法与新党,所谓变法,实质为与民争利,初衷为解决三冗问题,最后反而让冗官冗费问题更为严重,百姓也负担更重。南宋一朝君臣主流观点均如此,而后世历史学者汪圣铎等人更直言,王安石这种人只是“财臣,聚敛之臣”,谈不上改革家。
赵佶对经济学一知半解,不过些皮毛罢了,而且在一个历史底蕴深厚,守旧思想严重的社会,突然开展大刀阔虎甚至是超前的改革,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无数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仅靠极个别的人来推动一场引发深刻社会变革的改革,就便是在后来君主独断专制的明朝都举步维艰,难以为继,更遑论君权大受限制的宋朝。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hellbook.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