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牛师长曾做如下战前动员:“此次作战,兄弟号召全体将士奋勇冲杀,以消我心头之恨,谁他妈的当熊包,俺日他的祖宗……”
其次是还没与正宗红军打过交道,在牛哥们儿眼里或许还认定面对的不过是一帮流窜赤匪,牛师不得不牛上一把。
牛师的确牛的一塌糊涂!进军直罗镇之时,天空竟然还有6架飞机掩护!就这样,109师在牛师长的亲自率领下,顺利“攻占”直罗镇,部队赶了一天山路,便点起火堆休息,该烧烤大西北的特产羊肉串或者美味全羊了。
谁知,21日子夜,林彪指挥1军团主力分别由待机位置向敌展开,拂晓时分,突然向直罗镇发起进攻,从正北和西北方向,攻占了直罗镇北山,切断了牛师的退路!
与此同时,15军团从西南、正南和东南三个方向,进攻直罗镇南山及东南地区,阻敌东逃。
随即,两路红军犹如两只铁拳,从直罗镇南北两侧的高山上砸了下去,炮火猛烈,动作迅猛,声势浩大,杀声震天,整条山谷恰似天塌地陷。
来自东北的国军官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枪炮声给震懵了:原以为红军虽然善战,但那是在南方,如今远道而来,肯定人疲马乏,不堪一击。更何况昨日刚一交手,红军掉头便跑,这更增了将士们的傲气。
万没有想到,这万余人却被挤在了一条狭小的山谷川地,既无险可守,又无阵地可踞,处于被动挨打的绝境,顿时军心大乱,兵无斗志,北边的枪响,就向南跑,南边枪响,又调回头来向北逃,犹如一群惊恐的野牛,被狮群围捕追猎,就此乱跑乱窜。
还是林彪的四团首先突入直罗镇,牛师猝不及防仓促应战之时,实在难以组织起有效防御,激战至14时,第109师大部被歼,牛师长也没有了牛脾气,率其残部500余人退入直罗镇东南土寨负隅顽抗。
此时,东北军东西两路援军已迫近直罗镇,为继续扩大战果,彭德怀则以以十五军团少数兵力围困敌第109师残部和阻击西援之敌第117师,命令其余主力向西迎击东援之敌第106、111师。
该两师遭阻击后,因害怕被歼,于23日纷纷沿葫芦河西撤。一军团则乘胜追击,在张家湾地区追上了第106师1个团,结果此团遭围困被全歼。
被包围在直罗镇东南土寨的牛元峰待援无望,于23日午夜分路突围,区区五百余人,还能有什么战力?被红15军团发现后于24日上午包围全歼,师长牛元峰被击毙,109师就此全军覆没。
长征组歌中说是牛元峰被活捉;大多史载说牛元峰被战场击毙;但据好多当事人回忆,牛元峰是眼看逃脱无望,用手枪给了自己脑袋一枪。不管怎么说,红军策划的直罗镇战役是就此胜利结束了。
此役堪称大捷,共歼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俘虏东北军5千余人,粉碎了国军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无怪毛泽东说: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奠基礼收到的礼物的确不菲!
辎重补充:据一个当时只有八九岁的陕北农民李相元说,他当时接触的红军“都穿的草鞋,有些人还穿着袍子,有的人腿和脚都冻烂了。军官也穿着土布做的制服。……队伍中妇女不少,有的还抱着孩子。”
据《聂荣臻回忆录》载:红一军团当时还缺两千多套棉衣补给不上,部队在陕北钻心透骨的寒风中致病送医院的先后达千余人次,但靠士气旺盛御寒,并寄希望于打一个胜仗解决棉衣等军需、给养问题。直罗镇大捷为红军在关键时刻补给了军需。
兵员补充:直罗镇大捷,迅速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据富县党史记载,战后开展的“扩红运动”中,富县不到一个月就参军1000多人,编成了一个独立团。
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因此战大大受到毛泽东青睐,不久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之后,竟然主动接受了林彪在渡过金沙江时的建议,以军委的名义明令:由彭德怀接任红军前敌总指挥,此后中央不再参与前线具体指挥,红军各方面军一律以彭德怀的前敌总指挥部电令为准。
由此看,林彪当初写信建议撤换毛泽东的前敌总指挥,实在算不了什么。
(请看下篇:卷尾后记)
日期:2009-10-21 10:58:58
卷尾后记
交待一下从苏联来到陕北的张浩――也就是林育英。
林育英是林育南、林彪的堂兄,林彪在未出乡里时原名林育蓉,这林家三兄弟相当有名气,其原因大概是日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下辖三个师,即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林彪为一一五师师长,林育英为一二九师政训处主任,这是受国军编制的约束设置的,其实就是政委。
毛泽东曾调侃他们说:“假如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这三个师都由你们林家包了。”――林育南在31年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之后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同年2月7日,被害于上海龙华。
林彪报考黄埔军校时便是林育南推荐的,林育英也是由堂弟林育南引荐投参加革命,后来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被日军逮捕后历经酷刑始终不屈,被解救出狱后次年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林育英被共产国际派回中国,为张国焘能率部重新北上起了重要作用。
自红军长征之后,共产国际便与中共中央失去了电讯联系,为了尽快与中共中央建立联系,共产国际指派林育英回国与中共中央接上关系。于是,林育英化名张浩,携带密码,由外蒙入境,越山涉水,忍饥受饿,风餐露宿一个多月,终于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林育英的归国,不但使中共中央又与共产国际恢复了联系,中共得以了解了国际大势,从此采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得知了本党的《八一宣言》,还如同雪里送炭般使南下红军的命运得到了转机,当然,对于张国焘来说就未必是利好消息了。
张国焘自己本来就心里有暗鬼:自己成立的临时中央没经过共产国际点头,这就在他自己心里也不敢坚称合法。
以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无上权威,如果指示要北进,张国焘也决不敢南下,即使有抗命之心,四方面军的其他领导人如陈昌浩、傅钟、李特(皆为留苏生)等人也决不会跟着他对抗共产国际。
也就是因为所成立的临时中央事先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许可,张国焘也就始终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他那个临时中央。
现在共产国际的最高指示到了陕北,中央有了尚方宝剑!开始数次来电声称:共产国际的特派员已经到了陕北,北上路线已被共产国际肯定!这对张国焘来说,无异于一记闷棍!
林育英是张国焘搞工运时的老熟人,两人的关系也还算不错,林育英回来后发现党内如此局面,决定负起调解之责,此后林育英频频给四方面军拍去电报,希望一、四方面军消除分歧,共同统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
他在给张国焘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对中央的原则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
张国焘此刻军事上失利,率部兵退西康后粮草无着落,部队几乎陷于绝境,现在读了这几份电报后,再也不敢一意孤行率部南下了,谁敢背负“违背共产国际”的罪名?只得同意中央的催促,开始准备率军北上。
这边毛泽东等人则得理不饶人,索性于36年1月22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责令张国焘马上取消其临时中央。
原来那个在俄界会议上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一直没有公开,现在也向下传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