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的发展证实,徐向前的“硬着头皮干”的事后推断是有道理的。
也就是在松潘战役揭幕战打响的时候,四方面军陈昌浩致电中共中央,建议由张国焘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并要求给军委以独断专行权。
前线将领有要求,中央不能无表态,中共中央在芦花地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组织问题。
这次会议上才决定了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并为中央红军的总负责人。
这次会议,中央做了几乎是最大限度的让步,除了把红军的最高指挥权让给了张国焘外,周恩来也辞去红军中的所有职务回中央工作;增补了陈昌浩参加中央军委常委会;博古任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任政治部副主任;徐向前任前敌司令部司令、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让步还不止这些,除了朱德保留了中革军委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之位外,一方面军的军团建制被撤销了,林彪的一军团改为一军;彭德怀的三军团改为三军;董振堂的五军团成了五军;罗炳辉的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中央红军的将领们等于集体降了一格。
松潘战役还是要继续!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现在经中革军委明令统率指挥前方一切作战部队,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兼了前故总指挥部。
由于消息不通,当时的中央不知道,就是在此期间,7月25日至8月20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大会决议指出: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人民反帝阵线。王明也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名义,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 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这也就是张国焘要求废除的苏维埃政治路线,工农政府政策,无怪张国焘后来在回忆录中哀叹:“要是中共早一点得知共产国际的这个决议,又何至于有这一场政治路线的争吵,红军的分裂也就可以避免了。”
实际上不见得,政治争执是表象,争夺军权乃至最高权利是实质,这点不解决,红军的分裂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毛泽东与张国焘二人,谁是能委屈求全的主儿?
大战在即,奇怪的事情出现了:8月3日,中央军委突然决定放弃松潘战役,发布《夏洮战役计划》,决定以红一军、红三十军为右路北进的先头兵团,还是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统一指挥,经班佑、阿西北进。
这是红军准备绕道北进了。
(请看下篇:九十二、草地:红军的生死之路)
日期:2009-10-15 15:20:11
九十二、草地:红军的生死之路
中止进行中的松潘战役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松潘的外围战也打了十多天,自7月下旬,红一军团和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就从几个方向对松潘外围发起进攻,打算一鼓作气拿下松潘。
但是胡宗南的嫡系中央军毕竟不是泥捏的,抵抗非常顽强!
除了在松潘以西的羊角塘,红一军团与胡宗南的廖昂旅激战一天失利外,许世友、王建安率领的四军也被胡宗南的丁德隆旅阻止在离松潘城十几里的牦牛沟。
这主要是武器的原因,守军凭借碉堡工事,又有优势的火力,而红军长征以来,重武器大都丢弃,只有步枪和很少的机枪,在碉堡面前基本上无计可施。
再者,胡宗南毕竟是蒋介石的嫡系,硬着头皮也要顶住不逃跑呀!胡宗南本人把指挥部移到前线山上,亲自坐镇,并且招呼后续部队,迅速向松潘靠拢。
松潘战役就这样拖拖拉拉在外围进行了十天,红军各部均没取得多大进展,只是在一些外围阵地来回拉锯,得而复失。
十天!就是按照军委的命令,部队筹足了七天的粮食,现在也基本上吃光了,据载:由于缺粮,战斗部队每日一干一稀两顿饭。
肚子填不饱,谁能有力气冲锋?一边作战还要一边筹粮,这种战役还怎么继续下去?
权衡利弊,红军总部下令停止进攻松潘,将部队撤回毛儿盖,虽然颁发了个《松潘战役第二步计划》,其实,原订的松潘作战计划实际上就不再实施了。
但据后来国军方面透露:松潘胡宗南的日子也好不了红军多少,他的部队到了松潘后,多数人水土不服,吃青稞就泻肚,只好从四百里外的江油雇挑夫向松潘运粮。但沿途道路艰险,要越过海拔5568米的雪宝顶。这对挑夫来说等于死亡之路,单身爬山尚且吃力,何况背负百斤?
靠人力运到松潘的粮食有限,根本填不饱这支大军的肚子。胡宗南下命令:“国难当头,一切要节约。上至司令官下至士兵,每天只吃一餐,放午炮吃饭。”于是全军勒紧裤腰带。
估计那个“上至司令官”也就是说说而已,胡司令官应该不会真的“勒紧裤腰带”,国军的司令部还缺饼干、罐头?
但是,当红军到来松潘不远时,究竟能否守住松潘?胡长官也是心中无数。想不到在外围抵抗了几天,红军居然主动撤离了!胡部上下自然是庆幸万分,松了一口大气,终于能向蒋委员长呈报松潘大捷了。
松潘战役失利后,红军全军的形势更为严峻:十万人马聚集在川西北的弹丸不毛之地,粮饷弹药均无着落,就地坚持等于坐以待毙;北上的大路被胡宗南挡住,集一、四方面军之力也难突破松潘;西边的阿坝草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南边的退路又被川军阻塞。
看来只剩一条路——去走那荒凉神秘的松潘草地。
红军全军面临困境,甚至绝境!大多数人都盼望尽快离开,选择一条适合生存的地方。
是北上还是南下?毛泽东与张国焘就要摊牌了。
《夏洮战役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向全军宣布的。
军委决定以林彪的红一军、程世才为军长、李先念为政委的三十军为右路北进的先头兵团,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统一指挥,穿越松潘草地,经班佑、阿西向北进军。
《夏洮战役计划》颁布的次日,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松潘县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再次重申了两河口会议创建川陕甘苏区的决定,重点指出了西北几省反动统治薄弱,又接近苏联、蒙古这些有利条件。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张国焘提议提拔四方面军9名干部为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反唇相讥:“你这是开的督军团会议?”
不过,中央还是作了让步,增补陈昌浩、周纯全为政治局委员,陈昌浩兼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任副主任。同时增补四方面军的徐向前为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为候补中央委员,张国焘的提议也算被接受了一多半。
对此,毛泽东会后解释:本来政治局不能决定中央委员,现在只是在特殊情况下这样做。
也许是毛泽东感觉到了什么,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会议还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由周恩来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恩来得以重任军职。――今后张国焘指挥一方面军要通过周恩来这道程序了。
8月8日,红军开始混合编队:组成左右两路军,以红一方面军的一军和三军与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军委纵队、红军大学组成右路军;以红一方面军的五军、三十二军(原九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军委纵队一部组成左路军,齐头向甘南进军。
这时,红一军团恢复番号,林彪仍任军团长,率领一军团作为右路军的前锋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进军。
首先进入草地的是红一军团二师王开湘、杨成武的第四团,时间是8月19日,林彪现在担负的是为全军探路的重任。
大军已经出动,本来红一军团司令部已经进驻草地边沿的卡英,但林彪却奉命于8月20日率领军团司令部返回了毛儿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