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7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0-08-14 16:31:01

一开始的时候,三藩声势十分浩大,他们各地的部将纷纷响应,甚至连台湾的郑经也蠢蠢欲动,积极制定作战计划,准备反攻大陆。而京城居然真的冒出了一个朱三太子,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康熙帝面对内外糜烂的局势,临危不乱,采取了两个应对措施。他一方面有条不紊的进行‍‎‎‍‌军‍‍‎‎事‌‎‎‌‍部署,武力平叛;一方面宣布立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胤礽为皇太子。

有人可能会问,立皇太子也算是一个应对措施?是的,别看当时胤礽只有一岁多,可是他的政治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吴三桂抬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朱三太子当旗帜,就一呼百应,天下骚动。康熙帝正是发现了太子的威力,才针锋相对,册立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小二阿哥当储君。有了皇太子,就证明大清王朝后继有人,就说明皇帝对这场战争有必胜的信心,这对壮大声势,稳定人心,教育群众,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康熙帝册立太子,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政治原因。众所周知,截止到康熙登基为止,满清已经有四位皇帝了,可是连一位太子都没有。这问题就严重了,既然没有太子,那除了号称受命于天的开国皇帝外,其他三位皇帝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说起来他们的即位方式倒是很时髦——是宗室们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开会讨论的结果。

但康熙皇帝对这种即位方式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在满清还没入关前,用它来决定谁当部落酋长,倒也无关紧要。在满清已经成为帝国的前提下,再用这个方式来决定帝位的传承,明显是很幼稚很危险的举动。万一要是发扬了民主,却无法集中怎么办?事实上,皇太极驾崩后,满清贵族们就差点在会场上兵戎相见。后来虽然各方妥协,推出了六岁的福临为帝,可是同时也催生出了有清一代权势最大的摄政王多尔衮,对皇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多尔衮的权势有多大?反正他去世后,福临对他反攻倒算,亲自掘坟鞭尸,以发泄对大权旁落的不满。有鉴于此,康熙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不打算也不需要宗室们操心,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以通过册立皇太子的方式,明确无误的昭告天下。

总之,康熙帝立胤礽为皇太子,这个举动含义丰富,里面不但包含着应对三藩之乱的方略,还有加强皇权,削弱宗室贵族权力的意味。胤礽当时不到两岁,我们那个年级可能还没上幼儿园,他却已经高调出场,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父皇手中的政治王牌和天下臣民的精神寄托。

日期:2010-08-16 18:32:16

随着皇太子胤礽一天天的成长,平定三藩的战争也在顺利进行。康熙二十年,清廷在进行了八年抗战后,终于彻底取得了胜利,使国家重新归于一统。胤礽也已经七岁了,也许他此时并不知道,他近四十年漫长的太子生涯,才仅仅过去了五分之一强。

四十年的时间实在是过于漫长,漫长到了父子之间不出问题都不正常的程度。就算胤礽一年之中只做一件他父皇不满意的事情,经过岁月的累积,也足可以让康熙帝觉得他面目可憎。同样的,胤礽在离最高权力仅一步之遥,却长久处于遥遥无期的等待中,也逐渐对父皇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他曾经对人说过:“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康熙帝的长寿,在胤礽的眼里,已然成为老不死的代名词。

皇帝和太子两人的矛盾,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达到了一个突变临界点。这一年的夏天,康熙帝兴师动众,前往热河行宫避暑,顺便前往漠北行猎。满清崛起于关外,依靠骑射平定天下,所以康熙帝每年都要举行围猎活动,追思和发扬祖先光荣的革命传统,教育后世子孙,让他们明白当今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既然行猎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包括太子胤礽在内,康熙帝总共带了八个儿子前往。不料在行进途中,十八阿哥胤衸忽然病倒了,而且病势沉重,高烧不退。胤衸只有八岁,也被带到草原去接收教育,结果受不了鞍马劳顿之苦,突然发病。康熙帝爱子心切,紧急派人去京城宣召御医。经过御医的精心治疗后,胤衸的病情一度有所好转。而为了让胤衸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康熙帝宣布取消既定行程,提前返京。尽管照顾到十八阿哥的身体条件,队伍以龟速行进,一天不到二十里。但是在返回途中,胤衸的病情还是再次恶化,最终医治无效,死在了茫茫的草原之上。

按照人生三大悲的说法,此时五十六岁的康熙帝,正陷入了老年丧子的巨大哀痛中。尤其是仅仅在几天前,他得知胤衸的病情暂时转危为安的时候,还高兴的对其他皇子说道:“朕现在觉得就像重获新生一般。”如今胤衸病亡,使康熙帝犹如堕入地狱,这前后巨大的反差,如何不让他痛彻心扉。但让他更为恼怒的是,随行的其他皇子,居然对胤衸的死毫不在意,都是一副关我甚事的表情。特别是皇太子胤礽,神色不变,起居如常,颇有处变不惊的风度。

康熙帝简直懵了,他素来标榜以仁孝治天下,在大会小会上都反复强调,臣民们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弟友爱。如今胤衸死了,皇子们都无动于衷,可见他们冷血到了何种地步。康熙帝更进一步想到,胤礽已经三十五岁了,也是有儿有女的父亲,就算将心比心的话,也不应该做出如此冷漠的举动。康熙帝越想越生气,于是声色俱厉的训斥随行的皇子们,把他们骂了个狗血淋头。

胤礽劈头盖脸挨了一顿训,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帐篷,不过好在他有独门的发泄方法。胤礽通知手下的侍从集合,让他们立正站好后,便拿着鞭子挨个抽打。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就是娇生惯养的胤礽最擅长的手段。事实上,胤礽殴打侍从还不算什么,他要发火的话,连郡王都敢打,平郡王纳尔苏就受过这种待遇。

鞭挞完了侍从,胤礽消了气,可是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他不知道父皇下一步又会有什么举动,为了收集信息,胤礽派人到皇帝的大帐附近去刺探康熙帝的生活起居情况。到了夜色降临的时候,他还亲自出马,蹑手蹑脚的来到康熙帝寝帐外面,扒开缝隙朝里面偷窥。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