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7-14 15:39:08
渤海国灭亡后,阿保机改其国号为东丹,并封耶律倍为东丹国王,号称人皇王,主持东丹的善后工作。当时阿保机称天皇帝,述律平是地皇后,耶律倍被封为人皇王,天地人组合的成员就齐全了,这标志着耶律倍的权势达到了顶峰。耶律倍在东丹期间,把它作为了汉化改革的试验田,完全按照中原王朝的制度来设计政权模式,成为东丹汉化事业的总设计师。
阿保机将皇太子耶律倍外放,让他主持占领区的全面工作,明显是对儿子的施政才能和自己的健康状况都抱有很大的信心。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阿保机对寿命的问题实在是有点盲目乐观。他在班师回朝的途中意外染病得了伤寒,七日后便在扶余城病逝了,享年五十五岁。
碰上了皇帝驾崩,我们赶紧脱帽致敬,拿出发言稿致悼词吧。可以这样说,阿保机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契丹人民的事业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一生。按照惯例,作为开国皇帝的他,庙号被毫无疑义确定为“太祖”,不过谥号带点雷人的意味,是“升天皇帝”… …
天皇帝阿保机在扶余城不太乐意的升天了,地皇后述律平在悲伤之余,还要为地上的事情操心。她一面筹备治丧委员会,一面派人通知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奔赴行在。耶律德光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正领兵在黑龙江佳木斯一带剿匪,结果反而比近的多的耶律倍先到了行在。等到人皇王耶律倍急急忙忙赶来时,已经物是人非,除了痛哭几声外,基本上没他什么事情了。显然,述律平操心都印上了偏心的印记,她在这里打了个时间差,通知耶律倍的使者,出发时比通知耶律德光的那个要晚。
接下来局势的发展就很有意思了。据《辽史》记载,耶律倍在父皇驾崩后,忽然自谦起来。他认为能把东丹国王当好就不错了,至于皇帝的位置,自己的智商和水平,是都不足以胜任的。于是在治丧完毕后,他便率领群臣上书,把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翻个来夸奖,倒过来称赞,说他的功业直追神仙,“功德及人神”,所以坚决让弟弟即皇帝位。太后述律平不忍心辜负他的诚意,就勉强接受了这个建议,让耶律德光在陵前即位,这就是日后的辽太宗。
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一幕啊,它让人们如此的感动,以至于没有一个智力正常的人认为这是真的。《辽史》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上,的确有侮辱我们智商的嫌疑。幸好《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多多少少记载了促使耶律倍变得谦逊的原因。这里面的故事非常精彩,通过字里行间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述律平应该不是“铁娘子”,或许只能用“钛娘子”,才可以形容她的硬度于万一!
日期:2010-07-17 16:40:00
阿保机去世后,对长子向无好感而又大权在握的述律平,是绝对不可能让耶律倍如愿接班的。为此,她选中了在群臣中威望比较高的耶律德光做继承人(耶律李胡?那就算了吧,这个宝贝儿子大概只能当做母亲的宠物而已)。不过太祖皇帝身边,为耶律倍摇旗呐喊的也不在少数。对于这些人,生性强悍的述律平只给他们做了一次思想工作。某一天,她把这些人招到了议事营帐中。
述律平对他们说道:“先帝骤然去世,撒手人寰,你们伤心不伤心,难过不难过?”
群臣异口同声的说道:“我等都受先帝的大恩,所以都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而且要难过一万年。”
述律平摸了一把眼泪,问道:“那你们思念先帝吗?”
群臣又异口同声的说道:“如果说思念是一种病,那我们已经病入膏肓。”
述律平忽然笑了,然后脸色一凛,厉声说道:“既然如此,诸位何不追随先帝于地下,以解相思之苦?”
一千多年后,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这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述律平当时就很认真,结果群臣震恐,大脑短路般愣在当场,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群人中,大将赵思温是汉人,他比那些契丹贵族的脑袋多几道弯,于是反驳道:“太后难道不思念先帝?”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就算大家去追随阿保机,那论资格,也得先轮到你述律平。
述律平听了后,平静的抽出一把刀,说道:“我当然思念先帝,但是国家多事,儿子又没有治国经验,所以还不能死。但是,我可以先断一臂,让它暂时代替我”。说罢,述律平毅然拿刀砍断自己的手腕,然后把断腕往地下一扔,对下面胆战心惊的群臣问道:“如此,你们是不是可以安心上路了?”
有人说,人自贱则无敌,这话错了。述律平用血淋漓的事实告诉我们,其实无敌的最高境界,是自残。对自己狠好狠好的述律平,用一只手腕的代价,逼迫着太子党成员们去殉葬了。屠杀过后,她对这些人的妻子“安慰”道:“我现在是寡妇了,你们要是还有丈夫,岂不是太不合时宜了吗?” 述律平开导她们要紧跟时代潮流,只是今年的潮流,确实太特殊了一点。
经过述律平的断腕政治清洗,等到耶律倍赶到驻地的时候,真是连黄花菜都凉了。述律平为了让耶律倍死心,还装模作样的搞了一次马前选举。她让兄弟俩各自在帐前骑马,然后对大臣们说,你们认为谁适合当皇帝,就去牵谁的马辔。结果话音未落,大臣们就蜂拥而上,争着去牵耶律德光的马辔,耶律德光连人带马顿时淹没在了人群的海洋中。而单人匹马的耶律倍知道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也就只能发扬谦让的品格,接受了弟弟登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