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夏,匈奴入代,杀太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夏,匈奴入代、定襄、上郡,杀略数千人。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秋,匈奴入代,杀都尉。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夏,前将军赵信军败,降匈奴。右将军苏建亡军,独自脱还。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五月,匈奴入上谷,杀数百人。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匈奴入雁门,杀略数百人。李广虽杀匈奴三千人,犹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杀略千余人。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匈奴入五原,杀太守。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秋,匈奴人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行坏光禄诸亭、障;又入张掖、酒泉,杀都尉。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五月,骑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与单于战,斩首虏万余级。陵兵败,降匈奴。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正月,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三月,遣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广利败,降匈奴。
昭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冬,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
这样的匈奴,能说没有战斗力吗?不能用匈奴没有“封建化”来解释,否则汉朝的生产力远远逊于宋朝,同样可以说汉朝的生产力不发达,与匈奴的区别并不大。
日期:2010-11-16 14:04:40
如果以封建化来论,元朝初建时,和封建化丝毫不沾边,看看没有封建化的蒙古对高度封建化的西夏、金的作战成绩:
成吉思汗二年(公元1207年)秋,蒙古军征西夏,克斡罗孩城。
四年(公元1209年)春,帝入河西,夏主李安全遣其世子率师来战,败之,获其副元帅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进至克夷门,复败夏师,获其将嵬名令公。薄中兴府,引河水灌之,堤决,水外溃,遂撤围还。遣太傅讹答入中兴,招谕夏主,夏主纳女请和。
六年(公元1211年)二月,帝自将南伐,败金将定薛于野狐岭,取大水泺、丰利等县。金复筑乌沙堡。秋七月,命遮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拔之。八月,帝及金师战于宣平之会河川,败之。九月,拔德兴府,居庸关守将遁去。遮别遂入关,抵中都。
七年(公元1212年),帝破昌、桓、抚等州。金将纥石烈九斤等率兵三十万来援,帝与战于獾儿觜,大败之。秋,围西京。金元帅左都监奥屯襄率师来援,帝遣兵诱至密谷口,逆击之,尽殪。复攻西京,帝中流矢,遂撤围。九月,察罕克奉圣州。冬十二月甲申,遮别攻东京不拔,即引去,夜驰还,袭克之。
八年(公元1213年)秋七月,克宣德府,遂攻德兴府。皇子拖雷、驸马赤驹先登,拔之。帝进至怀来,及金行省完颜纲、元帅高琪战,败之,追至北口。金兵保居庸。诏可忒、薄刹守之,遂趋涿鹿。金西京留守忽沙虎遁去。帝出紫荆关,败金师于五回岭,拔涿、易二州。契丹讹鲁不儿等献北口,遮别遂取居庸,与可忒、薄刹会。八月,金忽沙虎弑其主允济,迎丰王珣立之。是秋,分兵三道:命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循太行而南,取保、遂、安肃、安、定、邢、洺、磁、相、卫、辉、怀、孟,掠泽、潞、辽、沁、平阳、太原、吉、隰,拔汾、石、岚、忻、代、武等州而还;皇弟哈撒儿及斡陈那颜、拙赤、薄刹为左军,遵海而东,取蓟州、平、滦、辽西诸郡而还;帝与皇子拖雷为中军,取雄、霸、莫、安、河间、沧、景、献、深、祁、蠡、冀、恩、濮、开、滑、博、济、泰安、济南、滨、棣、益都、淄、濰、登、莱、沂等郡。复命木华黎攻密州,屠之。史天倪、萧勃迭率众来降,木华黎承制并以为万户。帝至中都,三道兵还,合屯大口。是岁,河北郡县尽拔,唯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
十年(公元1215年)二月,木华黎攻北京,金元帅寅答虎、乌古伦以城降,以寅答虎为留守,吾也而权兵马都元帅镇之。兴中府元帅石天应来降,以天应为兴中府尹。三月,金御史中丞李英等率师援中都,战于霸州,败之。夏四月,克清、顺二州。诏张鲸总北京十提控兵从南征,鲸谋叛,伏诛。鲸弟致遂据锦州,僣号汉兴皇帝,改元兴龙。五月庚申,金中都留守完颜福兴仰药死,抹撚尽忠弃城走,明安入守之。是月,避暑桓州凉泾,遣忽都忽等籍中都帑藏。秋七月,红罗山寨主杜秀降,以秀为锦州节度使。遣乙职里往谕金主以河北、山东未下诸城来献,及去帝号为河南王,当为罢兵,不从。诏史天倪南征,授右副都元帅,赐金虎符。八月,天倪取平州,金经略使乞住降。木华黎遣史进道等攻广宁府,降之。是秋,取城邑凡八百六十有二。
以下的例子还有非常非常多,多举也是蒙古军如何大胜,最终灭其国的史实,不再举例了。
柴荣之死,天下“将”定,说明中原统一之势是柴荣打出来的,只不过由赵匡胤具体来完成罢了。实际上,最终完成中原相对统一的,是赵光义。以当时中原政权的强势,换了任何一个水平中上的皇帝,都能够做到赵匡胤所做到的,只要不是刘承祐这样的就可以。柴荣没有统一,是因为柴荣没有时间。如果赵匡胤在公元965年夏去世,他也仅灭掉了荆湘蜀而已。而且柴荣之前的中原政权,没有出现多少统一的迹象和实力。而赵匡胤继位时,中原统一之势已经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