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9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2-04-26 22:57:30

论乾顺

夏崇宗乾顺,生于西夏大安十年(公元1084年),卒于西夏大德五年(公元1139年),享年五十六岁。乾顺是西夏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主政的五十四年中,对内任贤纳谏,振兴文教,完善法治,对外睦邻友好,附辽(金)和宋,在他的励精图治下,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后来的仁孝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对他的主要历史事件进行述评。

西夏天安礼定元年(公元1086年)七月,夏惠宗秉常卒,皇位由长子乾顺继承。由于乾顺此时年仅三岁,根本无法亲政,导致西夏的国政大权落入到了乾顺的母亲梁太后和国舅梁乞逋手中,西夏继毅宗谅祚和惠宗秉常后,又一次形成了母党专权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扩大母党的权势,牢牢控制国家大权,梁氏和梁乞逋倚仗梁氏家族“一门二后”的威势,开始对秉常在位时的亲信大臣进行残酷的迫害,并大肆提拔重用梁氏家族的人。这一举动造成皇族和母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西夏政局越来越动荡。为了转移和缓和国内矛盾,梁乞逋效法前朝,继续穷兵黩武,屡次发兵侵扰宋朝边境,挑起夏宋之间的战争。从天仪治平元年(公元1087年)到天佑民安二年(公元1092年)的六年间,西夏对宋朝发动战争达20余次,其中仅天仪治平元年就达8次之多。梁乞逋一边频繁挑起对宋朝的战争,一边又不停地向宋朝派遣贡使,以求获得宋朝的“岁赐”。此时宋哲宗尚且年幼,主政者乃太皇太后高氏,高氏是主和派,一向认为应该对西夏采取羁縻政策,所以这一时期宋朝并未停止对西夏的“岁赐”。每次得到宋朝的“岁赐”后,梁乞逋“辄夸于众曰:‘嵬名家人有如此功否?中国曾如此畏否?’”(1)此外,他每次在发兵攻打宋朝时都要对部下声称:“吾之所以连年点集,欲使南朝惧,吾为国人求罢兵耳。”(2)部下惮于梁乞逋的权势,明知道他在信口开河,却敢怒不敢言。随着自身权势的日益扩大,梁乞逋渐渐不把梁太后放在眼里,图谋篡夺梁太后的权力,独掌西夏军政大权。梁太后对此有所察觉,开始防范梁乞逋,这引起了梁乞逋的极大不满,遂加紧了篡权的步伐。西夏天佑民安五年(公元1095年)十月,梁乞逋阴谋叛乱,被人发现,大臣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人率部平定了叛乱,并诛杀了梁乞逋全家。

梁乞逋被处死后,梁太后集西夏军政大权与一身,继续进犯宋朝边境。此时宋哲宗已亲政,他主张对西夏采取强硬措施,断绝了给西夏的“岁赐”,启用了章惇、章楶等主战派大臣,宋朝开始了对西夏主动出击、进筑堡寨、步步蚕食的战略,致使西夏遭受了重大的兵员和领土损失。梁太后自度无法独自对付宋朝,遂屡次遣使向辽国求援,辽国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一直对梁太后的请求予以拒绝。梁太后屡次求援未成,在给辽国的表书中言辞多有不恭,辽道宗对此十分不满,派遣使臣到西夏,用毒酒将梁太后毒死,扶持乾顺执掌了西夏的国政。

日期:2012-04-26 22:58:34

乾顺在辽国的扶持下,终于得以亲政,他在亲政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政策的变革,西夏社会逐步安定了下来,开始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1、附辽和宋

依附辽国是西夏的一项基本国策,早在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当时夏州政权的领导者李继迁就与辽国结盟。西夏建国后,夏辽之间虽然偶有矛盾,甚至发生过战争,但从总体上来讲,西夏与辽国之间是和平的,这种和平比西夏与宋朝之间的和平要稳固得多。乾顺在辽国的帮助下摆脱了母党专政,实现了亲政,这使他更加坚信,与辽国结盟,不仅可以增加自己与宋朝抗衡的砝码,还可以巩固皇权,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依附辽国的战略。他在亲政伊始,就应辽国的要求,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9年)二月,出兵帮助辽国平定了拔思母部的叛乱。次年十一月,乾顺又向辽国遣使,请求与辽国通婚,经过多次请求,辽天祚帝终于于西夏贞观三年(公元1104年)五月同意了乾顺的请求,并于第二年三月将宗室之女南仙封为成安公主,嫁给乾顺。

在巩固了与辽国的盟友关系后,乾顺开始了与宋和解的步伐。乾顺之所以要与宋朝讲和,这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现实背景是,由于宋哲宗亲政后对西夏采取了主动出击、步步紧逼的战术,西夏兵员和领土的损失相当大,而宋朝丝毫没有就此收手的意思,再不与宋讲和,西夏将会面临亡国的危机,这绝不是乾顺愿意看到的。从长远来看,作为一个很有治国才能的皇帝,乾顺立志于建设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为了给西夏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乾顺势必要与宋朝和解。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9年)二月,乾顺派遣南路都统军嵬名律令持表书到宋熙河路请和,熙河路经略使孙路将表书送到宋庭,宋哲宗“以擅接夏国文字降路官,以书还使者”(3),拒绝了乾顺的求和请求。乾顺请和失败,遂派遣使臣到辽国,请求辽国从中斡旋。三月,辽国派遣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礼部尚书李俨到宋朝,为夏宋两国讲和。宋哲宗以西夏“变诈多端”(4),仍不允许。乾顺两次请和不成,仍未放弃求和的希望。四月,乾顺应宋哲宗的要求,诛杀了在梁太后掌权时屡次侵犯宋朝边境的大臣嵬保没、夌(左有口旁)结讹遇,并于九月遣使至宋谢罪,其谢罪表云:

伏念臣国起祸之基,由祖母之世。盖大臣专僭窃之事,故中朝兴吊伐之师。因旷日以寻戈,致弥年而造隙。寻当冲幼,继袭弓裘,未任国政之繁难,又恐慈亲之裁制。始则凶舅擅其命,顿生衅端;继复奸臣固其权,妄行兵战。致贻上怒,更用穷征。久绝岁币之常仪,增削祖先之故地。咎归有所,理尚可伸。今又母薨殂,奸人诛窜,故得因驰哀使,附上谢章,矧惟前咎之所由,蒙睿聪之已察。亦或孤臣之是累,冀宝慈之垂矜。特纳赤诚,许修前约。念赦西陲之敝国,得反政之初愿。愿追列祖之前猷,赐曲全之造俾。通常贡获,绍先盟则,质之神灵,更无于背德,而竭乎忠尽,永用于尊王。(5)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