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9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1-09-16 17:43:39

西夏光定十三年(1223)一月,铁木真派木华黎攻金,要求西夏派兵协助,遵顼遂派出步骑十万,与木华黎合围金凤翔府。蒙夏联军共数十万人,把凤翔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日夜攻打。此时的郭虾蟆正协助金元帅赤盏合喜一同守城,俩人登上城墙一看,只见城下蒙夏联军黑压压一大片,居然一眼望不到头。赤盏合喜发现,一名夏军将领坐在胡床上,指挥自若,似乎颇不把自己这些人放在眼里。他早就见识过郭虾蟆百发百中的箭法,就把那位夏将指给郭虾蟆看,问:“你能射中这个人吗?”郭虾蟆目测了一下远近,说:“可以。”当即便拿起一张弓,等待机会。

在一般人眼里,射箭就是拈弓搭箭,瞄中放箭就行了,为何郭虾蟆还要等待机会呢?原来,郭虾蟆平日里射箭的时候,瞄准的都是敌人的腋下部位,此处一般的盔甲防护不到,若射中此处,敌人必死无疑。

郭虾蟆等了一会,那位夏将估计是想伸个懒腰,抬起了手臂,说时迟那时快,郭虾蟆一箭射出,正中那人腋下,当即将其射死。

夏军士兵从没有如此惊恐过:这兄弟俩都是些什么变态的箭法啊?先是哥哥郭禄大距离两百步那么远,一箭射死了己方的主帅,现在弟弟郭虾蟆又从那么刁钻的角度射杀己方大将,这仗还怎么打?

夏军众将一致认定,只要有郭虾蟆在,凤翔城就根本无法攻克。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引军先撤,让蒙古人去送死吧。

夏军撤回后,遵顼欲再次攻金,这一次,他打算让太子德任领军出征。德任向自己的父亲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金国兵势尚强,不如与之约和。”遵顼听了大笑:“你不懂,我之前打下了金国的兰州,他们到现在都没能抢回去,这也叫强吗?”

德任面对这个不开窍的父亲,内心只能苦笑。为了保住这个国家,他向遵顼死谏,希望父亲能眼光放长远一点,放弃攻金。遵顼不同意,他便不再坚持,只说他想出家,希望父皇允许自己让出太子之位。遵顼听了大怒,把德任幽禁到灵州,找人代替遵顼出征。

此时恰逢西夏大旱,庄稼收成大减,以至出现了“饥民相食”的惨况,遵顼多次点集军队都鲜有人响应,可他还是强行出兵,攻打金陇安军。

本来国家就已经一步一步朝着灭亡走了,遵顼似乎还嫌不够惨,非要再踹上一脚,摊上这么个皇帝,我只能说西夏臣民的命真是不够好。

日期:2011-09-16 22:08:26

好在上天似乎并未完全抛弃西夏,它给西夏送来一位新皇帝,一位至少比遵顼明智的多的皇帝。

说起来,这还得拜蒙古人所赐。凤翔之战,西夏人招呼都不打一个,说走就走,蒙古人被放了鸽子,当然不会就这么算了。战后,铁木真想起这茬来,当即就派大军进攻西夏积石州,以示报复。蒙军围困积石州长达半个多月,期间四处烧杀抢掠,直到听说金国有偷袭他们后方的企图,这才解围而去。

这次蒙古人虽然退了回去,可铁木真对于这位不怎么“听话”的遵顼早已十分不满,多次派人到西夏,要求遵顼退位,换一个“听话”的皇帝。遵顼不敢得罪蒙古人,只好于西夏光定十三年(1223)十二月传位于次子德旺,自己做了太上皇。德旺即为夏献宗。

遵顼自从当了太上皇,就把国政完全交给了德旺,自己从不过问。西夏乾定三年(1226)二月,也就是西夏灭亡的前夕,遵顼死,时年六十四岁,谥曰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遵顼在位的十三年,可以说是西夏迅速走向衰亡的十三年。本来由于安全的篡位,西夏已经被他折腾的够呛,遵顼即位,理应调整国策,救国安民。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一条很明智的道路:不计前嫌,与金交好,然后练兵图强,增强国力,以对付越来越危险的蒙古。可他出于一时之愤,偏偏选择了对金开战,自此两国征战不休,国力大损。被蒙古人打得仓皇西奔后,他又被迫绑上了蒙古的战车,沦为了蒙古的附庸。即使这样,也没能讨好铁木真,最终还是被迫退位,落得个凄惨退场,令人叹息。

他或许适合当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但绝不适合当皇帝。

铁木真想换个“听话”的人当西夏的皇帝,这个算盘算是打错了,因为西夏这位叫德旺的新皇帝不仅不会比遵顼更听话,反而是个强硬的抗蒙派。

德旺和他的哥哥德任一样,早就对父亲依附蒙古的政策有所不满,现在不开窍的父亲已经退位,自己当了皇帝,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挽救这个国家了。

德旺即位伊始,果断开始寻找共同抗蒙的盟友。他听说铁木真此时正在西征,就马上派出使者去联合还未被铁木真政府的漠北诸部。唇亡齿寒的压力下,双方迅速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以后要同仇敌忾,共同抗击蒙古。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