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29 08:00:32
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169
在平叛的同时,杨坚还干了不少其他的事情。
这年6月,他派汝南公宇文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晟等人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完婚,与突厥交好,并通过贿赂佗钵可汗,把高绍义抓了回来,流放到蜀地。
这段时间,他与以五王为代表的北周宗室亲王的矛盾也趋于白热化。
宇文氏皇族对于杨坚的专权极为不满,杨坚对此也心知肚明,五王到长安没几天,他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杀掉了毕王宇文贤。
宇文贤是北周明帝宇文毓之子,时任雍州牧,京城长安就在其管辖之下,他年轻气盛,对杨坚很不服气。
很快,有人告发宇文贤密谋造反,杨坚马上把宇文贤及其儿子斩首。
显然,杨坚的目标是杀鸡儆猴——五王,你们给我老实点。
但无论如何,赵陈越代滕这五王的存在,让杨坚一直感到如芒刺在背,他时刻都在想着这五个人:赵陈越代滕,早晨越蛋疼,造成越蛋疼,造成要蛋疼,蛋疼要趁早-------
他越想越蛋疼,越想越难受。
他觉得五王就像五个潜伏在自己身体里的恶性肿瘤,随时都可能会爆发并置自己于死地。
他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五个毒瘤,尽快,马上,立刻,right now,at once--------
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个故事。
580年7月,赵王宇文招想暗杀杨坚,在家中埋伏了武士,邀请杨坚赴宴。
杨坚生怕对方在食物中下毒,特意带着酒菜前往。
到了宇文招家里,杨坚的随从都被挡在外面,只有他的堂弟杨弘和大将军元胄两人陪他进去。
宇文招对杨坚非常亲热,亲自用佩刀切瓜,再用刀插着瓜,一直送到杨坚口中(有基情?),想借机刺杀杨坚。
元胄警惕性很高,察觉到了宇文招的阴谋,连忙对杨坚说:相府有事,您该回去了!
杨坚没听他的话。
宇文招厉声呵斥元胄:我和丞相有要事相商,你在这干什么?还不退下,一边凉快去。
但元胄没理他,而是持刀站在杨坚身边护卫。
有元胄在旁边护着,宇文招觉得自己用佩刀刺杀杨坚是不可能了,便假装酒喝多了要出去呕吐,想到后面去叫伏兵。
但元胄拦住了他,坚决不让他走。
宇文招急了,又说自己口渴,叫元胄去给他倒水,想以此支开元胄。
但元胄却理都不理他,站在那儿不动。
场面异常尴尬,异常紧张。
这时,滕王宇文逈来了,杨坚起身到门口去迎接,元胄悄悄对他说:情况不对,快走!
杨坚还是没走,依旧返回屋内坐下。
这时元胄听到身后传来武士穿戴盔甲的声音,也不管杨坚同意不同意,强行把杨坚拉起来就往外跑。
宇文招连忙起来追赶,却被元胄用身体把大门堵得严严实实(这家伙一定是个胖子,如果生活在现代,去踢足球的话,肯定是世界第一门将),根本无法出去,只能在那里干瞪眼。
杨坚就这样侥幸逃过了一劫。
几天后,杨坚就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赵王宇文招和越王宇文盛及其全家。
这件事在《周书宇文招传》、《隋书元胄传》以及《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然而却破绽百出,让人觉得如果相信实在是有辱智商。
为什么这件事中出现的是赵王和滕王,杀的却是赵王和越王?
宇文招有那么傻吗?——明明埋伏了人,还要靠自己出去叫,就不能发个指令比如摔杯为号什么的?元胄一个人堵在门口,他就老老实实地看着杨坚走?家里埋伏了这么多人是干什么的?---------
这哪里像是那个久经沙场的宇文招,根本就是我们村那个三十岁还尿床的戆大!
杨坚会这么毫无防备没心没肺吗?——宇文招要杀他,谁都看得出来,他怎么就看不出来?
这哪里是杨坚,根本就是唐僧!
日期:2013-12-02 08:14:00
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170
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结果是:坚诬招与越王盛谋反,皆杀之,及其诸子。
这个“诬”字,也许说明了一切。
三个月后,杨坚又先后杀掉了其余的三王——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逈以及他们所有的儿子。
至此,五王全部被族灭,叛乱全部被平定,北周国内再也没有人能和杨坚相抗衡了,也再也没有人敢和杨坚相抗衡了。
公元580年12月,杨坚被加封为随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加九锡。
581年2月14日,41岁的杨坚接受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禅让,正式即位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
八个月前,杨坚还是个受人摆布的臣子,八个月后,他成了主宰世界的天子;八个月前,他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有生命危险,八个月后,他一言九鼎至高无上手中有权力无限!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无穷的变数,无尽的可能。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你会遇见谁。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你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转折。
命运是最厉害的魔术师,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把绝望变成希望,把暗淡变成辉煌。
就像杨坚一样。
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杨坚刚一上台,就给北方大地带来了两股清风:
一是恢复汉姓。杨坚被封随王的时候,他就以北周静帝的名义下令,所有在宇文泰时期改鲜卑姓氏的人一律恢复汉姓。
二是恢复汉制。杨坚登基的当天,他就废除了北周的官制,改从汉、魏旧制。大冢宰、大前疑之类的称号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则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
可以说,正是杨坚,这个自西晋灭亡近三百年来,第一个掌握北中国最高权力的汉人,带来了汉民族的全面复兴,带来了汉文化的全面复兴!
此外,杨坚还设置了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其中前三省尤为重要,内史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则负责执行,尚书省又下设吏、礼、兵、工、都官、度支六部,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三省六部制。
在隋朝建立仅仅半个月后,杨坚接受内史监虞庆则的建议,把北周皇族的男丁全部诛杀,退位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也在不久后遇害。
至此,宇文泰所有的子孙,宇文宗族的所有子孙,全都不复存在,无一幸免。
可怜宇文泰、宇文邕殚精竭虑建功立业,为子孙留下了这么大的家业,导致的结局却是全族被诛灭!
即位后的杨坚重用高颎、苏威等贤臣,励精图治,整个国家一片欣欣向荣。
正当杨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候,北方边境开始不太平了。
从公元581年12月开始,突厥沙钵略可汗多次率军入侵。
隋军奋起反击,屡次击退突厥的进攻。
与此同时,杨坚采纳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离间突厥各部的关系,使沙钵略和其他各部的首领之间离心离德,自相残杀,最终使突厥分裂为东西两个集团。
584年9月,内外交困的沙钵略可汗被迫向隋朝求和,其妻千金公主(宇文招之女)也要求改姓杨,认杨坚为父。
杨坚同意了,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难道意思是她大义灭亲,居然认自己的杀父仇人为父?
北边终于安宁了,杨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南边。
南方的陈国这几年情况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