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27章 元贞帝发丧

热门小说推荐

钱明月满意地说:“真是好主意,那就依诸位的意见吧。”

林长年说:“事不宜迟,礼部草拟文书,请圣人定夺。”

不能让他们去求见圣人,免得徐后他们以为已经走漏了风声,铤而走险。钱明月说:“还是不要打扰圣人了,我盖圣人御赐的宝玺吧。”

“这!”林长年为难,“文书该如何称呼?”

自禁宫下达的文书,制、诏、诰、敕、谕等,都是皇帝的专属。若是太后皇后临朝称制,也可用这些说法。

钱明月虽然被允许称制,可圣人还在,她还没有嫁入天家,总不能称制。

钱明月想了想,说:“用函吧,就当我们平辈之间通信。有劳了。”

日暮黄昏时,钱明月第一次用了宝玺,信函被快马加鞭送往河南,皇宫里的有心人也都得到了信息。

徐平成将事情告诉了太子:“殿下可有想过,钱氏此举何意?”

太子歪着头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说:“应当是想让他们来尽孝,本宫之前也有这样的建议,但是父皇没同意。她竟然不经过父皇允许就擅作主张,就不怕父皇怪罪吗?”

到底是少不经事的孩子,想事情那么简单又天真。

徐平成说:“殿下错了,这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头而已,她真正的目的,应当是使用宝玺,向天下人展示她的权柄。”

太子眼里闪过浓浓的厌恶:“那真是太恶心了。”他在诽谤太子妃,太恶心了。

“她只顾弄权,丝毫不为殿下考虑,要知此事对殿下极为不利。”

太子懵懂:“为什么?本宫其实也挺想哥哥们的,长这么大,第一次分开那么久。本宫还想着,哥哥们回来就在京城长住一段时间,不要急着回去。”

徐平成连连摇头:“殿下是个孝悌仁义的,却不知道人心叵测,权势能让兄弟反目,夫妻成仇。”

太子垂眸:“夫妻成仇?兄弟反目。哥哥们回来,真的会对本宫不利吗?”

“殿下可知前朝洪武帝传位给太孙事?”

“略有耳闻,太子早薨,传位太孙。”

“洪武帝遗诏,不让诸王回京奔丧。”

太子眼睛瞪得圆圆的:“为什么啊?”

“殿下以为呢?”

“路途遥远,怕影响边疆安危?”

“怕诸王宫变,太孙无法安然即位。”

太子微微噘嘴:“父子人伦都可弃之不顾吗?太过残忍。”

“为君者为大事计,不拘小节。”

太子抿嘴不言。

徐平成继续说:“钱氏是为了小节与自己的权势美名,不顾殿下的安危啊。”

太子问:“如此不利于东宫,林长年为何还欣然赞同?林家与钱家有亲?”

徐平成笑:“半个亲。”

太子皱眉:“那是什么意思?”

“钱氏曾与林家的子侄定亲,后来因为行为不端,被林家退亲。林家与钱家都是好气度,竟然不光没成仇,反而亲近有加,是以林尚书处处以钱氏为尊。”

太子一脸不快:“臣子嫌弃的,本宫竟然要请进来吗?”

徐平成情真意切地劝导了他几句,劝导得他愈发气愤才作罢。

徐平成走后,太子狠狠地咬住自己的胳膊,眼泪无声地流。

怎么办!明月她不知道父皇已经处事了,又不能进宫,他该怎么与她计议!他该怎么为父皇报仇!

钱明月坐在烛台边,闭目沉思:明日清晨,群臣会去给皇帝问安,见不到皇帝是不会轻易罢休的。徐后要么公布皇帝驾崩的消息,要么采取措施对付太子或钱家,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明日定会生变!”钱明月起身走出自己的绮罗院。

钱明月对成国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旦陛下驾崩,文武百官定然群龙无首,何不及早安排京城戒严事宜,也免得届时兵荒马乱,产生疏漏。”

成国公问:“你想做什么?”

钱明月说:“五城兵马司各司其职,将皇城戒严;由北门军接管了城门,许出不许进。”

成国公问:“皇宫呢?”

钱明月说:“禁卫军那边孙女会去安排。”

成国公问:“那你打算如何调度五城兵马司和北门军?用陛下赐你的宝玺。”

钱明月摇头:“陛下若驾崩了,谁还在意那个金疙瘩。”

成国公冷然:“你知道就好,这件事你不用管了。”

昨日群臣问疾,得了元贞帝的同意,高官得以进入室内回话,其他官员在殿外磕头行礼。

今日群臣又集结东华门,前往乾清宫问安,才行到建极殿,就见一禁卫军匆匆走来,见到众人,哽咽地说:“皇帝宾天了。”

时间回到今日凌晨,一阵哭泣声划破了紫禁城黎明前的寂静。

徐皇后跪扑在元贞帝龙床前,嚎啕大哭:“二郎,不要丢下妾,快醒醒。”

“快来人,宣太医。”

陈太医将当年的新絮放在元贞帝口鼻前,探其气息,这就是属纩礼。见毫无气息,悲戚地说:“皇帝、宾天了。”

徐皇后哀痛不能忍,李兰英和刘姑姑请她指示下一步该怎么办,她又痛哭许久,才勉强起身,令内使将消息传给文华殿的太子,让他来乾清宫。

这匆匆奔跑的禁卫军是怎么回事呢?

这禁卫军是当日在乾清宫轮值的上直卫武士,他奉任长宗之命,一旦圣人有异常,立刻去文华殿告知当值侍卫,结果先遇到了群臣,便将消息通报了。

群臣大为哀戚,按照礼法,应该回去“易服”,也就是换素服、乌纱帽、黑角带,次日早晨到几筵前“哭临”。

可是他们不是在家中听到噩耗,是在皇宫内啊!现在退回去,按礼法行事,却显得不太通人情了。

林长年说:“《礼记》曰‘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易服是为彰显悲哀,随顺悲哀之情。”

“悲哀是里,易服为表,如今我们在禁宫中惊闻大行皇帝宾天,悲痛难抑,不应该退回去易服,应该先入宫哭临,各自回府后再易服。”

群臣吩咐附和,便继续往前走。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