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杨澜儿刚到边境,让往回赶的镖队带了一封信回去,差不多半年过去才收到父母的回信。
难怪杜甫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这通讯速度真不敢恭维。
父母回信上没写什么大事,从信中杨澜儿了解到她们离开后,随着苏永元把城外码头那一片房屋建好出售、水泥厂的正式投入生产,家中的砖厂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
县城以及周边有点钱的人家,看到郊外码头的样板房,皆赶时兴原本打算建房的立马行动起来建房,没计划建房的也找人学着样板房建个叫卫生间的茅厕,卫生间建好再没什么要建的,看着郊外那片宅院之间的道路,有的人便学着把院子用水泥铺平。
苏永元让水泥厂的管事趁机游说前来买水泥的百姓,用这水泥还可以建晒谷场,即干净又方便好打理,不用每年夏收前还得特意去整理晒谷场,牵着牛拉着石碾子来回滚动。
这一宣传附近不少村落的村长里正在做了一番调查后,来水泥厂定购水泥,打算举全村之力建一片晒谷场供全村使用。
连着县太爷苏永清都坐不住了,他知道水泥厂皇上占大头,也不知他出于什么心理,竟然也来订购水泥要把县城的两条主干道铺成水泥路……
杨父划拉了一大堆琐事,最后信上写道:瞧着这势头,他立马又建了两个砖窑,生产力一下子提升不少。
随着几张信纸附带来的还有砖场的总帐,用一张纸记录了砖厂从建成至今的总收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hellbook.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