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4-29 19:51:44
141、信都还要一战
高孝珩带五千人到信都见了十叔高湝,两人商量着匡复大齐祖业,这两位的号召力还是有的,振臂一呼,很快就组织起了一支四万人的队伍,当初,高欢在信都起兵的时候也不过三万部众。
宇文邕令高纬写信招降,高湝哪里肯依。宇文宪、杨坚出兵冀州,到了赵州,抓获了高湝派出的两个谍报员,宇文宪召集军中的大齐旧将,当着大家的面对两人说:我所争的是大事,不是你们这样的小虾米。现在就把你们放回去,权当我的信使好了。
宇文宪在信中写到:足下派出的间谍已经被我抓获,你们军中的情况我已经了解。战争不是上策,就是不用卜龟也能够算得出。坚守是下策。现在我已经勒令诸军分道而进。
言外之意,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还是降了我吧。
宇文宪到了信都,高湝在城南列阵相迎。
高湝的心腹大将领军尉相愿请求出战掠阵,高湝大喜。
尉相愿率领本部人马直冲敌阵,然而,他不是来打仗的,是来投降的。尉相愿早已对北齐彻底失望了,投降对他来说只是时机的问题。
连尉相愿都投降了,这仗打下去还有意义吗?信都守军陷入空前的紧张和不安中。
高湝大怒,将尉相愿的妻子全部杀死,一向洞察世事的尉相愿冲动了,难道事先没有想到这个结局吗?
第二天,两家正式开打,毫无悬念,高湝不是宇文宪的对手,齐军大败,三万人被俘被杀.
齐国叛将乞扶令和一槊刺在高孝珩的身上,高孝珩坠马,乞扶令和第二槊刺出,高孝珩的贴身护卫白泽挡在了前面,高孝珩虽然躲了一死,但浑身是伤,再也无力反抗,就此做了俘虏。
乞扶令和是乞伏贵和的弟弟,兄弟二人皆以军功在北齐封王,现在,投降北周的乞扶令和一心为新朝效力,对旧主痛下杀手。(笔者注: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挖出了乞扶令和夫妇墓,按照墓志所书应为乞扶氏。)
高湝被带到宇文宪的面前,两国王爷见面,一个是胜利者,一个成了阶下囚。
宇文宪道:任城王何苦如此?
高湝道:下官是神武皇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只剩下我一个了,生逢祖宗社稷颠覆,今天死了,无愧与祖宗。
高湝一席话慷慨激昂,令宇文宪肃然起敬,宇文宪很欣赏高湝这种视死如归的性格,让人把高湝的妻子送还给他,让他一家团聚。
宇文宪对高孝珩仰慕已久,所以对高孝珩更是礼遇有加,亲自给高孝珩洗伤口涂抹药物。高孝珩叹息道:自神武皇帝外,我的父辈和兄弟们没有一个活到四十岁的,这就是命啊。嗣君无独见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最遗憾的就是不能带兵施展我的抱负 !
高湝、高孝珩都战败被俘,大齐是彻底没有指望了,所以,周军兵锋所指,齐人望风而降。
零星的抵抗还是有的,大齐朝并非没有忠臣,就在宇文邕忙着在南边打扫战场的时候,北朔州首府马邑叛变了,高洋的儿子高绍义在那里举起了反周的大旗。
原来,宇文邕以齐降将封辅相为北朔州总管,镇守马邑,北朔州前长史赵穆、司马王当万等密谋软禁封辅相迎高湝共图大事,然而很快就传来了高湝被擒的消息,于是他们迎高洋的儿子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前来主事。
到底是老革命根据地,高家在北镇的群众基础还真没的说。
日期:2011-05-02 17:50:43
142、最后的抗争
高绍义到了马邑,肆州以北的二百八十城全部起兵响应,形势一片大好。高绍义头脑一热,决定立即挥师南下,取晋阳夺并州。
周将宇文神举率军北上,肆州很快被夺回。
高绍义的先头部队遭遇周军,战败投降,然后周军一鼓作气拿下了显州,继续北进,连下数城。
此时,高绍义的光复大军刚到新兴,坏消息一个个传过来,高绍义无奈退保马邑。
宇文神举兵逼马邑,高绍义派大将杜明达迎战,齐军大败。高绍义一下又回到了起点,手下只剩下三千部众,他决定投奔突厥,并让手下自主选择去向,于是大半人离开,毕竟投奔草原过原始生活不是人人都向往的。
高纬一开始就想投奔突厥,到了高绍义这里已成了无奈之举。
突厥是个尚武的民族,他们的风俗一向尊重战胜者,佗钵可汗对高洋从来都以英雄天子相称,高绍义是高洋的儿子,而且脚后跟跟高洋一样也长了个大瘤子,所以佗钵可汗对高绍义非常喜爱,让逃亡在突厥的齐人全部归到高绍义的手下。
至此,大齐除了东雍州行台台傅伏、营州刺史高宝宁还在做顽强抵抗外,其余的行台、州郡全部纳入了大周朝的版图,大周一下增加郡一百六十二,县三百八十,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
营州刺史高宝宁镇守黄龙多年,恩威并重,深受各民族兄弟的尊重,所以不管是契丹人还是靺羯人都肯为他效命。北周陷并州杀向邺城时,齐幽州行台潘子晃命高宝宁赴援,高保宁当即率领各族精锐万骑直奔邺城。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他到了北平,潘子晃已经到了蓟州,这时候传来了邺城失守的消息,无奈高保宁返回营州。
原北齐故地纷纷降周后,营州方面一点动静也没有,宇文邕有点着急,先哲穆罕默德说过,既然山不愿意移动过来,我们就走过去。
北周皇帝派人到营州劝降,哪知道高宝宁根本不买账。不但不投降,高保宁还在做着光复大齐的梦,当得知高绍义流亡突厥的消息后,他立即派人前往劝高绍义称帝,担负起振兴高齐的大任。
有了高保宁真金白银的支持,高绍义底气壮了,在征得突厥可汗的支持后,组成了流亡政府,自己出任皇帝,遥拜高宝宁为丞相。
东雍州刺史傅伏当年以永桥大都督的身份坚守河阴,遏止了宇文邕从南路的进攻,宇文邕虽然不得已退兵,但傅伏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策反傅伏成为北周政治工作的重点。所以就有了后来对傅伏的一系列招降。
晋州陷落尉相贵投降后,特地来招降傅伏,傅伏坚决不从。
并州陷落后,傅伏的儿子投降,北周任命傅伏为上大将军,韦孝宽让人带着委任状和金杯、玛瑙杯作为信物送给傅伏,想以此打动傅伏,但在家国之间傅伏毫无犹豫地选择了国家,他直截了当地告诉韦孝宽:我这个儿子背主求荣,不忠不孝,还是早早杀了的好。
宇文邕平定并、相后,回军长安,经过晋州时,再次让高阿那肱等北齐降将百余人一起前往招抚。
傅伏听说高纬已经被俘,知道大势已去,再做无谓的抵抗只是徒增杀戮,当即率众回城,在自己的衙门前向北痛哭哀号,然后出降。
宇文邕亲自接见傅伏。
宇文邕道:何不早降?
傅伏流着眼泪回答道:臣三世为齐臣,食齐禄,不能死节,羞见于天地。
宇文邕听罢,上前拉住他的手说:为人臣子理应如此。
宇文邕把自己吃的羊肋骨赏赐给傅伏,以傅伏为仪同大将军,宿卫宫廷。
宇文邕问傅伏:当初守河阴得到了什么赏赐?
傅伏说: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公。
宇文邕对高纬说:我准备了三年的时间去攻打河阴,正因为傅伏的顽强抵抗才不得已退兵。这样天大的功劳,公赏的太少了。
是啊,家奴、太监甚至巫师们都可以封王,而对劳苦功高的傅大将军只是封了个郡公。高纬受此奚落,唯有点头而已。
宇文邕回到长安后,在太庙举行了盛大的受俘典礼,高纬领着北齐这些王公贵族们列队投降。封高纬为温公,齐诸王三十余人全部赏赐了爵位。
宇文邕与齐君臣饮酒,命高纬起舞助兴,高延宗看着自己曾经的君主沦落到如此境地,不禁悲不自持。
高延宗此后多次要仰药自尽,被伺奉他的奴婢们劝止了,因为宇文邕有令倘若高延宗自杀,那么这些伺候的人一并殉葬。高延宗从一个残暴不经的坏蛋变成了彻底的好人,环境的确能改变人。
借着宇文邕高兴,高纬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一个请求,大家也许以为高纬想家了,要回到齐国故地。
但高纬的话让大家忍俊不禁。
请陛下把贱妾冯小怜还给我,照顾我的生活。(笔者注: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这句话,耳边总响起“此间乐,不思蜀”。)
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着对北齐亡国负有一定责任的那个女人,高纬也算是中国版的爱德华八世了,但爱德华八世的不爱江山爱美人成为千古佳话,高纬这个多情种子却成了人们的笑料。
不知道是受了感动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宇文邕还是让他们团聚了。
有君如此,北齐不灭,天理不容!
随着李德林在周朝受到重用,北齐的一大批文人入朝为官,诏书敕命全部由山东才俊们起草,大大提高了北周诏令的文化味。独孤永业以大司寇的身份与周朝勋臣们同列,也算是周朝对北齐降将们的一个安慰。
可敬的是,宇文邕大胜之后并没有骄傲,他做了一件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让人把长安最奢华壮丽的五座宫殿拆了,拆下里的木材砖瓦赐给贫民使用,并且邺城、晋阳照此办理。
宇文邕的作风显示出一代君主的伟大志向,中国向着统一阔步前进。
然而,谁能料到,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却不是宇文氏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