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8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1-09-09 12:44:47

送走鞑靼人,西夏国内紧接着发生了一场政变。七月三日,李安全被废,齐王遵顼即位,是为夏神宗。

与李安全的篡位一样,这也是一件疑点重重的事件。李安全为何被废?罗太后有没有参与其中?李安全被废,其子李承祯为何没能即位,反而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遵顼当了皇帝?所有这些问题,史书都未记载清楚,要想知道答案,只能靠猜测。

如果说李纯祐被废源自于蒙古第一次入侵西夏时他的不作为,那么李安全被废也必然与西夏在战场上的失利有关。蒙古第三次来攻时差点将都城攻破,西夏屈辱求和,还有被弱小民族黑鞑靼打得称臣妥协,这样的奇耻大辱,作为皇帝的李安全自然难逃干系。如果罗太后也参与了此次政变,那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李纯祐仅仅只是不敢抵抗就被废了,李安全连吃败仗,国家的脸面都让他丢尽了,罗太后岂能饶他?至于李承祯未能即位,大概是由于他那次领兵御敌的失败让大家难以放心把这个国家交给他吧。

李安全于被废后一个月暴卒,具体时间是八月五日,时年四十三岁,谥曰敬穆皇帝,庙号襄宗,墓号康陵。

李安全废纯祐自立,不久纯祐暴卒,李安全被废,很快也非正常死亡,这让我觉得,冥冥之中,报应这个东西,似乎是存在的。

李安全并不是一个好人,我也并不喜欢他。他为了一己私利,拉帮结派,扰乱朝政,最后甚至废主自立,害死了李纯祐。即位后也不见他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一个好好的国家反而被他折腾的日渐衰弱,这样一个人,实在很难招人喜欢。

不过,要说他一无是处,似乎也不对。蒙古第二次来攻,他调集重兵前去抵抗。时隔一年,蒙古再次倾国而来,他不顾蒙古人的凶残,把自己的儿子派去御敌。铁木真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亲自登上城墙,鼓励将士坚守。黑鞑靼国来侵,他亲自率军出征。虽然这些行动鲜有成功,而且他这么做或许仅仅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但从客观上来讲,他对这个国家是有功的。

日期:2011-09-10 12:49:39

来说说西夏的新皇帝遵顼吧。遵顼是齐王彦宗的儿子,小安全一辈。齐王彦宗,史称他“材器英敏,善骑射,饶武略,遇事敢为”,当时正值任得敬擅权,大肆迫害宗室子弟,彦宗这么能干,任得敬自然不会放过他,随便找了个罪名,把他贬去守凉州。彦宗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在当时明着与任得敬对着干,老老实实去了凉州。他在凉州颇有政绩,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爱戴,。任得敬被诛杀后,他被仁孝召入京城担任马步军太尉,死后谥曰忠武。

相比于他爹,遵顼也不差,他“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李纯祐在位时遵顼曾参加科举,成绩好得让人羡慕——廷试第一。从遵顼“博通群书”的情况来看,这个成绩有很大可能是他凭真本事考出来的。后来遵顼承袭了父亲的齐王爵位,不久又被升为大都督府主。

从目前的史料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遵顼积极参与了废黜李安全的政变。在这次极有可能是罗太后与大臣共同发动的政变中,他或许只是被人推荐,当了皇帝罢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书读得多,成绩好,并不一定就适合当领导,遵顼,不过是一个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罢了。

遵顼刚一即位,就派大军进攻金国的东胜城,拉开了西夏与金国此后十几年战争的序幕。

从感情上来讲,遵顼有一万个理由攻打金国。西夏作为金国的藩属国,遭敌入侵后找金国求援,金卫绍王非但不出兵,还说敌人相攻,乃己国之福。任何一个人站在遵顼的位置上,恐怕第一个想法都是报复金国。

可是,军国大事,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不能感情用事的,作为统治者,一定要理智行事,眼光看远一点。这也正是为什么说政治家是这个世界上最能隐忍的动物的原因,冲动的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具体到西夏、蒙古、金的三角关系中,西夏与金的友好关系已近百年,这么多年里,两国只见虽然偶有摩擦,但绝大多数时候是和平的。这一次金国见死不救固然不对,但绝不该就此与之反目成仇,很明显,西夏与金有共同的敌人——蒙古。蒙古的迅速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西夏和金国,此时两国理应摒弃前嫌,同仇敌忾对付蒙古,怎么能自己先打起来呢?

西夏与金在对待外敌以及处理两国关系上所犯的一系列错误,意味着两国距离灭亡已然不远了。

自西夏皇建二年(遵顼即位后改是年为光定元年,1211)八月派兵进攻金东胜城,遵顼一直未停止对金用兵,每年都要从年初打到年末,那叫一个执着。虽然也曾遇到金军的顽强抵抗,吃过败仗,但由于金国此时正遭到蒙古的疯狂进攻,无力援救遭到西夏进攻的各个州县,西夏在局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战果颇丰,接连攻陷金保安州、庆阳府、邠州、巩州、泾州等许多州县,杀了多位金军将领,还俘虏了金国驸马、静难军节度使乌林答琳。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