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把侵略战火烧到中国境内后,也引起了英国的严重不安。英国害怕日本的进一步侵略有损于它在华的“商务”权益,希望中日言和,罢兵息战。英使欧格纳径向总理衙门提出“中国对战事既无把握,不如向日本言和,赔款了事”。奕禦、孙毓汶、徐用仪等人竭力赞成英国的调停意见。“以为不如此,不能保陪都、护山陵”。翁同龢不赞成奕禦等人的看法。11月11日,东暖阁召对,孙、徐首陈英国调停“机不可失”,“时不可错过”,劝告光绪帝接受和议。翁同龢当即抗争,他说:“日本索兵费,所需究竟多少?如不可从,终归于战。”认为“此事必不可成”。他还表示,即使有人非要坚持这么做,他“绝不与闻”。翁同龢提醒与会诸臣:“至若再观望希和,而不全力与战,何以振中国?!”⑦事实上,由于日本这时水陆得手,正准备对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进行更大的勒索,感到还未到停战议和的时候,最后婉言谢绝了英国的调停建议。
1894年11月底,辽东前线清军全面溃败。美国政府认为日本该到歇手的时候了,再打下去,可能要引起欧洲列强的干涉,劝告日本就此停战议和。日本也因财力物力均形告绝,打得精疲力竭,表示愿意接受美国调停。美使向总理衙门转述了日本意见,要中国派员赴日谈判。西太后即派张荫桓、邵友濂为议和代表,前往日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hellbook.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