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亭背负着不光彩的使命,踏上了上党这片燃烧的土地。刚到上党,他也被这里民众所散发出来的抗秦热情点燃,马上由一个懦弱朝廷的普通官员变成了一名为民做主的抗秦义士。
要想不被暴秦统治也太容易了,只要将全部上党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全部武装起来,与秦军决一死战,直至全部战死,就能实现目的。然而作为一名父母官,这样做既不高明,也不负责。上党百姓应该能够光荣的生存下去,而不是痛快地死去。
冯亭想出了一个计策:将上党献给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如果赵国接受,秦国必然将矛头指向赵国,而赵国也必将联合其他国家与秦国展开争斗。背靠赵国这棵大树,上党才有可能逃脱被秦国占领的噩运。
冯亭的使者向赵国表达了这个意思,赵孝文王召集大臣对此事进行了讨论。一般性的意见是:赵国不应该接受上党,因为上党是秦国蓄谋已久的猎物,志在必得。如果赵国接受,便意味着要与秦国交战。在秦强赵弱的形势下,与秦为难不是好事。更进一步的意见是:赵国迟早要与秦国碰在一起,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上党若落入秦国手中,下一个受到攻击的将是邯郸,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占领越多的资源意味着日后与秦的对决中胜算越大。上党是上天赐给赵国的礼物,不拿白不拿,拿了不白拿,况且赵国与秦国的历次交锋中并不占下风。
第一种意见以平阳郡赵豹为代表,平原君赵胜则代表了第二种意见。最后赵孝成王采纳了第二种意见,接受了冯亭献上的上党郡,还封冯亭为华阳郡,赐给食邑万户。使者报告了情况,冯亭留下了惭愧的眼泪,“土地的主人是上党的百姓,我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私利而出卖土地?”于是谢绝了赵国的好意。
秦国听说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上党,大为光火。秦国没有理由不生气,这就好比,一个帅哥辛辛苦苦追求某个美女,眼看就要追到手的时候,却被另外一个男子抢走。
秦国没有话说,赵国,战场相见吧!
日期:2008-6-29 9:13:57
二,陷入僵局
有趣的是,赵国竟然不知道抢走秦国码子的后果,平原君赵胜只带着少数人马去接受上党,然而秦军已经像一只瘪红了眼睛的恶狼时刻准备着扑上前去。平原君刚接受了上党,左庶长王龁率领着大量秦军已经杀到,上党守军猝不及防,只得向后退却,到了长平才与廉颇带来的四十五万援军相遇。极具战略价值的上党郡还没有再赵国手中捂热就被秦军夺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长平扼守着秦军通向邯郸的交通要道,并且地势险要便于防守。廉颇依托地势构筑了三道壁垒,准备做长期打算。
一开始,廉颇并不信邪,在他的履历上有过战胜秦军的记录,抖起精神与秦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此时的秦军因一连数年的胜利,士气旺盛,王龁又是作风硬朗的百战将军。赵军在秦军面前没少吃苦头,先是一名叫“茄”的低级将官被秦军的火力侦察营临阵拍扁,后来又丢失两座堡垒、四名都尉。廉颇领教过秦军厉害,马上学乖,收缩防线,在长平城附近的山地大力加固防线,并严令赵军禁止出战。秦军对赵军壁垒群发动了几次攻击,没有取得什么结果,后来也对着赵军营地安下营盘,准备做长期打算。
此时此刻在长平这块弹丸之地上,秦赵两大强国总共聚集了近百万军队在这里决一死战。这一战事关两国国运,都使出了全部力量。谁也没有退路,赢得将拥有一切,输得将失去一切。不是铁锤,便是铁砧。
面对防守严密的赵军,王龁束手无策。在随后的时间内,双方始终没有过发生像样的战争,两军士兵隔着营地整日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实在无聊的时候就拉歌。秦军士兵唱一段秦腔,赵军士军就回一段棒子戏。一时间时光老人似乎忘却了人世间还有战争这种可怕的东西。
补给问题同时困扰着两支军队。赵国是个军事强国,但受耕地面积小所至,粮食产量有限,近30万张嘴的巨大食量不久就耗净了赵国的战略储备量。赵国只得向近邻齐国借粮。赵国认为是自己保护着齐国不受秦国刀兵之苦,无论从道义上还是现实考虑,齐国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然而,赵国去碰了钉子,此时的齐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齐国。不久前齐襄王死去,齐王建继承王位。由于年幼,君王太后(就是齐襄王落魄时候泡到的那个女子君)执掌政权。君王太后虽然性格强悍,但是见识有限,在这个多难之秋竟然搞了个孤立外交,断绝了与周围国家的所有外交关系。
与赵国缺粮相比,秦国缺的不是粮食,而是运送粮食的手段。秦国奉商鞅变法为根本大法,农民的产量积极性居于全国之首,加之秦国在前些年的对外战争中获取了中国几个有名的粮食产地,因此秦国的军粮一直不是问题。秦国远征上党,粮食经渭河运到野王,在从野王经陆路运抵前线,这个过程漫长曲折,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效率非常低下。可以说,双方的日子都不好过。
世上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在没有战事的战场上,生活是枯燥乏味悒郁的,慷慨的赵国儿女只好收起慷慨的胸怀忍受着无聊的时光一丝丝挪步。雄豪的秦国武士也只好靠回忆往昔赤裸着上身,左手挟人头,右手握利刃,直扑敌人的战斗场面来打发时间。
战场上陷入僵局,朝堂上斗争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秦军大兵压在赵国边境,赵国的朝廷也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在廉颇接连吃了几个小败仗的时候,赵王计划增兵支援廉颇,主和派楼昌建议赵王不要与秦国作对,而应向秦国进献重礼以企求和平。主战派虞卿认为与其向秦国屈膝请和不如向楚、魏进献重宝以获得他们的帮助,三家协力抗秦不愁秦军不退。但赵王的骨髓中有太多的奶油和脂肪,而没有形成骨气所必须的铁和钙,他甚至没有经过审慎地权衡,就下意识地就选择了屈膝投降,与他当初答应接受上党的爽快形成鲜明的对比。
虞卿向赵王分析到:秦国发大军进攻赵国,并不是赵国主动送上的那点礼物就能满足得了,秦军的目的是要拿下上党,甚至要拿下邯郸灭亡赵国。赵王这才恍然大悟,但使者已经出发,身上带着赵国的文书,车上拉着珍贵礼品,那时候还没有电话、电报,赵王只有后悔的份。
面对赵国使者送来的满车礼品和言辞卑恭的国书,秦王笑了、范雎也笑了,之后范雎又与秦王相视一笑。秦王笑眼前的东西,范雎笑赵国的可怜,两人的相视一笑透露出这里面还大有文章可作。
秦王大排筵宴款待赵国使者,其隆重的程度无以复加,隆重到让人感到不自然。席上,秦王大谈特谈秦赵两国友谊的源远流长,目前的战争只是不必要的误会。秦王表示愿意与赵国一道促进战国间的和谐,赵国使臣转达的赵王对秦王的亲切慰问。最后秦王对这次宴会做了高度的评价。
秦赵关系的反常复苏,早就被魏国,楚国的谍报人员看在眼里,这正是秦王范雎君臣两人想要看到的结果。不久魏楚两国的朝廷就得知赵国已经投入秦国的怀抱。秦国逼良为娼,赵国自甘堕落,现在两国正处于甜蜜期,因此魏楚没有必要为就一个不可救的赵国冒犯强秦。
秦国很满意,魏楚很无奈,赵国最冤枉,白白损失了重礼不说,还把潜在的盟友丢了。秦国收了赵国的重礼还把赵国君臣一顿好泡,不仅如此,长平战场上秦军对赵军的军事压力更变本加厉了。
即便是没有援军的赵军,面对用兵谨慎的廉颇,秦军还是没有办法,单纯的军事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试试外交和政治的途径。范雎的坏水又开始泛滥。
日期:2008-6-29 9:15:41
3,天赐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