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宋,称帝等一系列问题上齐秦关系已经闹疆。齐泯王听从苏秦的意见,准备合纵攻秦,便派苏秦代表齐国联络抗秦联军。到目前为止,苏秦已经获得了齐泯王的全部信任,齐泯王根本不把他看作是燕国派到齐国的大臣,而是当作是自己的心腹大臣,并让他代表齐国出使燕国。齐泯王虽然对苏秦颇为信任,但在外交上颇有主见。苏秦刚到燕国,齐泯王就开始考验起齐燕关系。齐泯王在没有征求燕国意见的情况下将燕国派去帮齐国进攻宋国的将军张魁杀死。张魁被杀像一记响亮的巴掌抽在燕昭王脸上。燕昭王脸上火辣辣辣的,怒气直冲脑门,“齐泯王算什么东西,我好心帮你攻打宋国,你却无故杀我大将,是可忍,孰不忍!来人哪,传我命令,动员全国范围内所有军队,准备找齐国血拼”。
大臣凡繇见燕昭王因愤怒失去方寸,站出来说道:“启禀大王,我想辞职。我只为贤君做事。现在看来大王离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燕昭王吃惊的问道:“此话怎讲?”
凡繇回道:“想当初,燕国内乱,齐国趁虚而入,先君被杀,社稷被毁。大王忍辱含垢,折腰事齐,燕国臣民并不认为大王懦弱,是由于齐强燕弱。现在张魁死了,大王却恼羞成怒要找齐国血拼,难道在大王心目中张魁被先君还重要?兵者,国家凶器也,大王还是少动为妙。”
燕昭王道:“那该怎么办啊?燕国可是受气了。”
凡繇道:“既然受气了,就接着受。上天给了大王一个大好的作贱自己的机会,大王得好好利用。大王不如搞一个隆重的道歉仪式。比方说穿上白衣,离开宫殿住在茅草屋里,然后派人向齐王道歉。”
凡繇一席话像一瓢凉水一样浇灭燕昭王心头的怒火。冲动这头魔鬼又回到理智的控制之下。
燕昭王依计而行,大概也搞了个新闻发布会,然后穿着白色衣服,走出王宫来到离国都很远的一座茅草屋离,再也不出来。这在当时是最高规格的认错仪式了。燕国使者到达齐国的时候,齐泯王正在举行国宴。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将齐泯王围在当中。齐泯王志得意满,骄矜之情溢于言表。
在众目睽睽之下使者代燕昭王道:“都是我们燕国的不是,以大王您的英明是绝对不可能杀掉盟国的大将。张魁名则代表燕国帮助齐国,实则竟搞一些危害两国关系的事情,被大王所杀,纯属咎由自取。我感谢大王为我清理门户,并真诚地请求大王原我谅择人不当的过失。”
使者说完,众人乐成一片,齐泯王没有反应,装出一副醉酒的样子,道:“你说什么,刚才我没有听清,再说一便。”燕使只好提高嗓门再说一遍。众人的笑声更加放肆。齐泯王这才心满意足,点手叫来一名端茶倒水的侍者道:“你去燕国见到燕王后让他回宫睡觉。让他保重身体,我还需要他为齐国做事。”
忍是头上一把刀,燕昭王含辱吃下了大将被杀这只死苍蝇,从而避免了一次决策失误。
马后屁:齐泯王的智商不低,但情商绝对不高。要考验一份忠诚,却是通过一件足以破坏这份忠诚的事件。人人生而平等,国国各有尊严,从来没有单方面的忠诚,只有契约之下的忠诚。齐国待燕国以仁义,共享以利益,燕国才会待齐国以忠诚,视齐国为宗主。否则,表面上的忠诚永远有待与考验。燕国表现得越忠诚,隐藏的阴谋也越危险。可惜牛气朝天的齐泯王不会理解忠诚是一份契约,而仅仅将表面的服从和恭顺当作事实的真相。他的逻辑是,既然燕国连这样的侮辱都能忍受,以后怎么会危害齐国。燕昭王的逻辑正好是,我之所以忍受这样的侮辱,正是为了以后摧毁齐国。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恋爱,天下的漂亮mm都喜欢考验追求她们的小伙,这无可厚非,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比方说,可以通过难题考验智商,通过帮助考验心肠,通过诱惑考验忠贞。有些被宠坏的mm错误地认为可以通过伤害考验爱情,这就走上了齐泯王的道路,结果是真爱被赶跑,留下了别有用心的家伙。
日期:2008-6-12 20:29:27
5, 谋攻秦
苏秦在燕期间,见证了张魁事件的整个经过。燕国张魁的死让苏秦多少有点触动,他倒不是怕死,而是担心像张魁一样不明不白地死去。可燕昭王还是催促苏秦将破齐的事业进下去。在燕昭王的复仇棋局中,苏秦也只是一颗棋子。可谁又不是曾是他人的棋子呢?哪个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间的大人物不是由被他们操纵的小人物发展而来。燕昭王又派遣两万自带口粮的军队去帮齐国攻秦。
苏秦继续踏上征程,此时他的身份是双重的。明着的一面代表齐泯王组织合纵攻秦,私底下又同时帮助燕昭王联络反齐势力。在苏秦出使燕国的时候,齐泯王同时派出其他外交人员到三晋联合反秦力量。
当时的三晋情况比较复杂。孟尝君在魏国已经站稳脚跟,当年他带着复仇的愿望离开齐国到魏国求发展,得势之后,便尽一切可能图谋攻齐。孟尝君将个人恩怨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做法尽显黑社会老大的江湖本色。赵国的奉阳君李兑与孟尝君是一路货色。李兑与齐泯王之间有一项见不得人的交易:李兑利用赵国的力量帮助齐泯王攻秦、攻宋。齐泯王则将攻宋的一部股份——定陶,送给李兑作为报答,至于赵国的利益会不会因此受损,李兑并不关心。但是李兑在赵国贯彻他的意志时受到了障碍,比他影响力稍逊一酬的将军韩徐为则主张联合三晋攻打齐国。共同的目标使孟尝君与韩徐为走到了一起。赵国高层被分裂为两派,一派是以李兑为首的联齐派,另一派是以韩徐为为首的抗齐派。两派之间的力量是不均衡的,李兑势力较大,韩徐为一派还不敢公开与李兑作对。韩国的对外政策一向是跟着风向跑,可以不予考虑。
三晋的局势对齐国与燕国而言各有优劣之处。齐泯王要想发动合纵攻秦,就需要巩固与李兑的关系,再通过李兑整合赵国和魏国的反对派。燕国要想实现孤立齐国,就必须割断齐国与赵国的关系,加深齐国与其他国家的仇恨。一时间,李兑成了各种关系的枢纽。韩徐为和孟尝君与齐国势不两立,但却不能不给李兑面子,因为如果李兑不赞成攻齐,攻齐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齐泯王就推举李兑为合纵攻秦大军的盟主。韩徐为和孟尝君也只好派军队赞助。他们期待着李兑与齐泯王的关系破裂,那样李兑就能与他们一道攻齐。苏秦从事的正好是这项工作。
齐、燕、韩、魏、赵五国军队集结在中原的成,皋一带,个怀心腹事,逡巡不进。孟尝君和韩徐为是看在李兑的面子上勉强从事,李兑是为了从齐泯王那里捞点好处,齐泯王是为了宋国,韩国一向没有主见,燕国的背后则藏着个巨大的阴谋。一场荒唐的军事行动就这么不可思议地开始了。
五国之中的主力是齐国,齐泯王不是个坚定的抗秦分子,他攻秦的目的只是为了吓住秦国,使秦国不敢插手齐国灭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齐泯王玩了个花招。孟尝君和李兑都是三晋中有影响力的头面人物,李兑已经被齐泯王用利益捆在齐国的战车之上,齐泯王又想用利益拉拢孟尝君,使孟尝君运用他在三晋的威望充当齐国攻秦的马前卒,便把宋国的另一块地方许给孟尝君做封邑。
齐泯王自以为他的设计天衣无缝,于是发动了对宋国的第二次进攻。但是,战局刚开始,就遭到了苏秦的反对。苏秦和齐泯王在攻秦的大方向上没有分歧,但由于两人的立场不同,对攻秦的程度上意见不一。苏秦站在燕国的立场上,希望齐泯王大力攻秦。这样,齐秦关系才能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齐国多一个死敌,燕国就多一个死党。齐泯王张攻秦,目的是为了不让秦国插手齐国攻宋。苏秦为了让齐泯王将攻秦的事业进行到底,假装站在齐泯王的立场上,对他展开了游说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