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9-11 21:53:52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却也没能返回中央,赵国北部的匈奴属国襜褴、东胡、林胡等依旧对赵国虎视眈眈,李牧只得留下防守。
而与北方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不同,赵的西部战场在秦国步步紧逼下显得十分脆弱。雪上加霜的是,庞援又在不久后离世,致使公元前236年秦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一举夺去赵国九座城邑。
赵悼襄王急了,很无耻的想起被他赶走的廉颇。
这时候廉颇已经在大梁住了七八年,当初之所以来魏,也是打着两国相近唇亡齿寒以魏国之力可以从侧面帮助赵国的想法。但魏王并不傻,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廉颇气愤难当,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悼襄王马上心有灵犀的派遣使者唐玖带着一副名贵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慰问廉颇,顺便看看廉颇是否还能担当重任。
然而,宦官郭开和廉颇有隙,唯恐廉颇得势,在唐玖离开邯郸之前,大把大把的金银财宝不要钱似的砸给他,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悼襄王看人的本事还真不怎样,唐玖明显不是什么好东西,对于郭开的献媚,欣然笑纳。
两人于大梁见面后,廉颇感动的热泪盈眶,他爱自己的祖国,更想为自己的祖国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了表示自己风采依旧,廉颇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马,神采奕奕的策马狂奔一圈。
唐玖表面赞美,回国却对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
赵悼襄王不明是非,大感失望,绝了再用廉颇的想法。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不得志,就暗中派人迎他入楚。廉颇心想楚国为如今山东六国中最大的国家,他大可以此打击秦国,减轻赵国的压力。可惜,担任楚将后,廉颇依旧没有建立什么功劳。有一次,醉酒后的廉颇不无感叹的说到:“我只想为赵国效命啊!”。数年后,廉颇郁郁而终,年约八十五岁。
赵国永久的失去了廉颇,失去了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将。只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伐齐之战时,这位军事新贵一举成名的耀眼表现;不会忘记,长平之战时,是这位老将手握数十万大军以强秦血战三年;更不会忘记,邯郸之战时,他临危受命,率领一群老弱病残与秦国大军展开的那段可歌可泣的战斗。
廉颇,他的名字将照耀每一名赵国将士!
也许,唯一值得廉颇欣慰的,就是这几年内,李牧再次发威,率领英勇的赵国铁骑,主动出击,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横扫北方,打的匈奴势力被迫远遁,再不敢南下。
尽管李牧还留在北方,但赵国已经没了后顾之忧,南下不是问题,赵军在正面战场上大显身手的时候不远了。
日期:2013-09-12 20:37:22
【大赵武安君】
公元前235年,赵悼襄王去世,其子迁即位。
每逢新君即位,一般来说都是这个国家政治比较动乱的一个时期。对赵国贼心不死的秦国立马抓住良机再对赵国发起攻击。公元前234年,大将桓齮率军东出上党,越过太行山深入到赵国后方。
赵王迁纨绔公子一枚,哪里经历过这样的阵仗,吓的惊慌失措,急命将军扈辄率军抵抗。但面对秦军,如果没有一名优秀的将领,将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扈辄显然不是这类优秀的将领。一场大战下来,赵军惨败,被斩首十万余级,扈辄自己也被杀死于乱军之中。秦军乘胜攻占赤丽、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两地。
第二年,秦军再次侵入赵国。由于一年前整整十万赵军化作刀下鬼,赵国正面战场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秦军很快进逼邯郸。
赵王迁急命李牧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面对赵军坚垒,桓齮认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宜安旁边的肥下(今河北晋州西),企图诱使赵军往援,等赵军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
偏偏李牧不是个好惹的主,从来只有他给别人下套的份儿,什么时候轮到别人给他下套了。李牧根本不为所动。当偏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李牧也只是极其淡定的说道;“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
当然,真正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一点。
李牧的能力不是吹的,他早就算计好了另一个三部曲计划。之前为第一步,迷惑敌军。
接下来第二步,李牧料想秦军主力去肥下后,营中留守兵力必定薄弱,若攻之,定能一战而克。
果然,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军营中疏于戒备。夜晚,赵军潜入秦营时,顺利的就像进入自己后院一样,留守秦军及其战马辎重尽数被赵军缴获。
第三步,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火速部署一部兵力由秦军归路阻击敌人。和打匈奴一样,步兵位于正面阻碍,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两翼赵军立即实施钳攻。
经激烈战斗,大秦铁军终于又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改名樊于期。
李牧得胜回朝后,赵王迁激动的已经不成样子,抓着李牧的手,连声高呼;“你就是寡人的白起,你就是寡人的白起啊!”
随之,效仿秦国模式,赵王迁拜李牧为武安君!
武功治世、威信安邦。每一代武安君都是一个时代的辉煌,不管苏秦还是白起都是如此。李牧,同样不会令武安之名蒙羞,赵国的未来已经掌握在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