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2013-10-10 21:17:19

先前说过我父亲是做古玩玉器的,而认识这家人也是通过我父亲。这家人性吴,他们的工作是下地的,也就是所谓盗墓的,这家人与我关系较好的叫吴老二,小的时候经常在一起玩。他告诉我,从他爷爷的爸爸那一辈开始他家就开始盗墓为生,那时候赚的是盆满钵满,直到他这一代才不得已放弃了这行业。小时候还没流行鬼吹灯之类的盗墓小说的时候,我就听吴老二说过那些地底下的事情,那些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发生的诡异事件。

吴家的盗墓起于吴老二的太爷爷,当初也只是为了生存,没曾想后来越做越大,从村里做到了市里,然后做到了省外。小说和电视里盗墓的可能会带上许多大包小包的东西,但是在现实中的盗墓就是一个洛阳铲,几个铁锹。真正的行家可以凭借风水和历史上的一些传说找到大致的古墓位置,然后下洛阳铲根据土壤结构的变化就判断出有没有古墓或者有没有油水可捞。盗墓这行毕竟不是光明的行业,一般他们都会在挖洞的地方搭上个棚子卖水果之类的以掩人耳目。

吴老二总爱和我说那些盗墓的故事,因为我从小就喜欢这些东西,他跟我说他吴家一生之中最值得吹嘘的就是小时候跟爷爷盗汤和墓。 汤和(1326—1395年),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名将。汤和自幼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并推荐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十四年,在滁州击败元军,升管军总管。次年,从朱元璋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义兵元帅陈野先。汤和墓发现的时候是在1998年,正好在离我家不远的曹山附近,当时在我们那儿也是轰动一时,我爸当时还在想会不会有一些古董会流传到民间。不过结果令所有人大失所望,汤和墓开发出来的时候经考古学家证实已经至少被盗了2次,但是从吴老二口中却得知,汤和墓至少得被盗了10次。因为在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吴老二已经和爷爷下去过汤和墓了。那时候墓里至少已经有七八拨人来过的痕迹了,而考古局对外传言说挖出的国宝元青花双兽耳大罐也只是那些珍宝中平凡的一个。吴老二告诉我,发现汤和墓也只是一个巧合,恰巧赶上雨天,墓坑的一角落了出来,被吴老二的爷爷发现。于是就召集了自己家人去挖,那时候吴老二也就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也正是愣头青的年纪。从没下过地的他那次非得缠着爷爷要下地找宝贝,因为从外表看来这个墓已经被盗了好几次了,应该没什么危险,所以爷爷也就带了吴老二下去,直到下去才追悔莫及。因为他根本没想到这是汤和墓,安徽凤阳一代有许多明朝大将的陵墓,他们都是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还有老乡,死后就埋在了淮河两岸,而汤和可以说是这些人中名望最高,功劳最大的一个。吴老二说当时是他第一次下地,从洞里辛辛苦苦的钻进去,原本想的地下会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但是下去了却是漆黑不见手指。吴老二从盗洞里刚钻进墓穴,一股风就迎面吹来,按理说墓穴是在地下,哪有刮风之说,不过听吴老二说几乎每次下地洞的时候都会有那么一股奇怪的风,而第一个下洞被这股风吹到的出来后多少要病一场。他听吴家长辈说,这是因为墓穴常年处在阴气重的地方,突然有人气进去就会气场相斥,阴阳排斥难免生病。病的重还是病的轻就看这个墓穴阴气有多重了,而下汤和墓第一个进去招来这迎面阴风的正是吴老二,但是这次回去大病一场的并不只是他一个人,下去的人除了他爷爷无一不生病,感冒发烧不断。汤和毕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加上又是朱元璋的老乡,其墓穴的规格自然不小,吴老二他们下去的时候已经是不知道是第几波了,但是仍然有许多好东西可以拿。不过棺盖是开着的,说明随身最值钱的随葬品已经被拿走了。下地不走空,吴老二跟我说那次是他第一次下地,也是下的最深的地(他们的俗语,盗的墓越大,就叫做下的越深)。但是那次爷爷只让他们拿了一些瓷器,棺椁上有一大块浮雕原本可以抠下来但是爷爷给拦住了,那时候的吴老二年轻气盛,还不懂行里的一些规矩,于是就有了他独自第二次下汤和墓,而就是那次,把他吓破了胆,吴老二的外号也伴随着他一身。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hellbook.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