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歆给皇帝上表时说:“《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那个皇帝是西汉的最后一个皇帝,谥号可怜得紧,叫“哀帝”。这个刘歆搁现在一定是广告界的风云人物,他太敢开牙了。《山海经》说的是“圣贤之遗事”?你欺负哀帝不认字吗?“其事质明有信”?你给我找来一只人面鸟来即可,不过别拿猫头鹰说事。
东汉王充在《论衡?别通篇》说道:“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至,以所闻见作《山海经》。非禹益不能行远,《山海经》不造。”,王先生的理论根据是因为大禹和伯益治水走过千山万水,见过大世面才能“说”出《山海经》。清代学者毕沅考证《山海经》,采取折中的办法:“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他说的禹益是指这两个人的时代,而不是大禹和伯益二人。
(睡觉去了,诸位晚安或午安)
日期:2015-05-16 10:34:35
我对汉儒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失望,他们适合玩“天人合一”那种不着四六的玩意儿以及研究哪种下跪姿势最酷。《山海经》里有些地名,比如“长沙”、“零桂”、“桂阳”等都是秦汉以后的郡名,大禹怎么知道的?大禹说他自己是父亲鲧剖腹产的,那鲧到底是爹还是娘?大禹成心恶心自己嘛?大禹和他的同事伯益、后稷以及几十万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才完成治水大业,大禹自己累得得了“偏枯”,走路都走不好。可是在《山海经》里他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成功”,因为天帝给了他息壤就才把水治住了。这么一来,大禹和他的小伙伴们的功勋便被抹得干干净净,一切不过是天帝的赏赐而已,大禹脑子难道也风湿了吗?否则怎么可能编出这种对谁都没有好处的故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hellbook.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