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长得和我很像!
如果不是她带着眼镜和美瞳,我甚至会觉得我就是在照镜子。身边的云希明和大哲也都有些吃惊,纷纷冲着我眨眼睛。
“石教授,这位是?”我问身边的石教授。
“哦,这是小姜,也是我的学生,不过小姜眼睛不太方便,视力特别不好,一到晚上更是严重,所以只能在科考队里帮我做一些科考文献的整理工作。”
“你好,我叫姜冰冰。”小姜伸手过来和我打招呼,却险些被脚底的石头绊倒,幸亏云希明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才没有摔倒。“谢谢,谢谢,我的视力实在是个大问题。”
日期:2015-10-29 18:15
“姜同志和阴阴长得还真是有点像啊,不知道还以为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呢。”大哲在一边口无遮拦。
“哈哈,是有点像,是有点像啊。”石教授也在一边感慨。
“也许是比较有缘分吧。石教授,咱们还是说说现场的状况吧。”我赶紧岔开话题,因为我发现被云希明扶起来的小姜,已经脸红的像个苹果了。
“对对,正事要紧,正事要紧。你们跟我来。”石教授说着带领我往营地里最大的一处帐篷走去。
石教授领着我们走进了最大的帐篷,这顶帐篷里面并排放了两张长桌,靠里面的那张桌子上整整齐齐的摆着很多的瓷器碗碟,但是大多都是残缺不全的,我注意到每一个瓷器或者碎片前面都有一张小卡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靠近外面这张桌子则显得很杂乱,上面堆满了图纸。
“小隗同志,来来来,随便坐,有点乱。”石教授一边招呼我们坐,一边冲着小姜做了个手势,小姜便去一边麻利的给我们倒热水去了。
“石教授,这些是…”我随手翻看着桌子上的各种图纸。
“这些,是小陈他们之前绘制的一部分草图,当时小方要下去给他们送药品急救包,就把图纸交给我保管,他们出事以后我就拿出来研究研究,希望能找到点线索。都怪我呀,要不是我忘记了给他们准备急救包,小方也不会给他们送东西,也就不会…”石教授说着又哽咽了起来。
“您别难过了。”我安慰了石教授一句,接过小姜递过来的热水,我发现小姜给我们倒水用的都是军用的不锈钢茶缸子,就连石教授也不例外,但是她自己用的却是一个进口的日本保温杯,也许她很爱干净吧,我这样想。
“石教授,您看了这么久图纸有什么发现么?”一直在一旁不说话的云希明开了口,在古墓方面他算是半个专家,虽然没下过地,但是云老爷子把看家本领都教给了这个宝贝孙子,比起被姥姥封锁消息的我,要强多了。
石教授一听“发现”这两个字,立刻来了精神,“小云啊,发现可谈不上,但是我也是干考古的老人了,推测还是有的,你来看。”石教授把我们引到一副图纸前。
日期:2015-10-29 19:13
这是一副简单的手绘草图,但是绘制的很精细,不知道是出自陈队长还是小方之手。图上精确的绘制了墓道的入口处,是很简单的一个双耳墓室,很常见的古墓构造,那些残缺的瓶瓶罐罐就是在这个入口处的墓室发掘出来的,在入口墓室的后面是一副简图,可能是陈队长他们推测出来的,是一条长长的墓道,连接着主墓室,上面用红色的记号笔标注着长度约200米。
“当时小陈他们下到底下之后用无线电和我们联系过一次,信号不是很好,大概告诉我们,这个墓道有200米左右。”石教授给我们解释到,根据他们后来的遭遇,我有两个推测。
“第一,他们在下到墓道之后就已经触发了机关,但是并没有觉查到,所以最后都中了很严重的毒气的侵害。”石教授说这些的时候很兴奋,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的感觉。
我们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的听他讲。“中国古代的陵墓都是,地上为陵,主要用于祭祀,地下为墓,墓室的材料以石、木、砖为主,单看这个墓的特点应该是寻常人家的坟墓,墓室结构简单,以青砖砌成,应该只是有可能说在青砖的接缝处就有存在毒气的机关,才能造成这么大规模的伤害。”
我们听的直点头,示意石教授继续,石教授见我们肯定了他的推测,更加的口若悬河。
“第二点推测,就是火龙琉璃顶。当然这也只是我以前听我一个老朋友提到的,你们年轻人可能也不是太了解。听说这种琉璃顶,用琉璃瓦片砌成,极薄,中间夹有火油一类的,一旦触发就会遭遇灭顶之灾。”石教授说的很是尽兴,我们却只能是配合他听听。
我大概明白为什么他到了这个年纪还只是个省级的科考人员,因为他在考古的层面只是个学究一样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本本主义”。
他说的火龙琉璃顶是元代前后出现的一种造墓形式,用薄薄的琉璃瓦夹火油封顶,一旦有盗墓者以外力施压,火油就会焚毁盗墓者和墓里的珍贵陪葬品,这是一种同归于尽的手段。但是陈队长他们能够安全的发掘出墓室的入口,就说明这里并没有使用这种技术。
这种构造我姥姥和云爷爷熟的很,所以听着石教授门外汉一般的描述觉得实在可笑。
至于石教授说的第一种推测,因为我和陈队长进行过非同一般的对话,也可以基本否定了。
我没有揭穿石教授,只是笑着说,“石教授,您的推测对我们相当重要,我们会予以采纳的。我们去墓室附近先看看。”我说着带头走出了帐篷,小姜跟了出来,说她愿意带我们到现场看看,我观察到她说话的时候一直瞄着云希明,脸一直红红的,心里竟然觉得有点不舒服。
日期:2015-10-29 19:29
科考现场就在搭帐篷北侧约50米的位置,被警戒线围了起来,周围有几名执勤的武警在巡逻。我们走到附近并没有着急下去,而是在附近转了几圈。
果然这片区域和陈队长形容的一样,很大面积的开阔平地上长满了杂草,除了现场的入口处被清理的很整洁意外,边缘的地带都是郁郁葱葱的杂草,长得足有半人多高。之前村书记也提到过,村里种植面积不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块荒地,种什么都不长,就只有这种不知名的杂草长得好。
我随便找了个借口,自己走到了没人的一块空地,闭上眼睛,清空思绪,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子洋蹲在我身前几米的地方,正在研究这些杂草。
“怎么样,有什么发现么?”我问。
“你看看这种植物,认识么?”他摘了一片叶子递给我。我看看手里的叶子,又看看那所谓的杂草。这杂草其实是一种成片生长的小型灌木,叶子呈狭长的的椭圆形,碧绿色,正面有光泽很光滑,叶子背面有略微刺手的短短的绒毛刺。我对植物没有太多的研究,摇了摇头。
“我不认识这个,但是这个叶子有点像我姥姥经常去上香那家寺庙里种的木兰。”我把叶子递还给子洋。
“也不能算你错,这确实是一种木兰科的植物,它叫含笑,也俗称山节子。它本来是南方才有的植物,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里,它和一般的植物不太一样,大多数植物都喜欢碱性土壤,它却喜欢较强的酸性土壤。现在这个时节应该是它的花期了,但是你看这些都没有开花,显然为了适应这里的生存环境和季节,它们经过很长的时间已经改变了自己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