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470节

热门小说推荐

“小心为上,张振强,你先去探探。”

张振强赶紧套上蚕丝手套,双手轻盈的抚过玉门每一处,最终,张振强肯定道:“的确没有机关。”

陈晨道:“朱元璋生性奸诈多疑,没有想到他千算万算算计了一辈子,却在自己归天之后却漏算了一条。”

“漏算了什么?”

“他太过自满,太相信自己对这皇陵所做的一切,竟然连丝毫防盗措施都没有准备。”

“听你这话的意思,你还真想像神陵和陪葬坑一样,再经历一次生死凶险啊?”

陈晨嘿嘿不再言语。

我们几人上前合力,轰隆声渐起,腾起的灰尘从玉石门上散落下来,弄得我们这几个推门的人灰头土脸。随着玉石大门完全敞开的同时,火把将墓室内的烛灯点燃,主墓室内顿时被火光照得通明,只见在墓室的正中心位置是金樽台,金樽台的上方放置着一口透明晶棺,在棺椁前面放着牌位,上写着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位。

宁玉一时没能控制情绪,嘶声狂笑。“朱元璋,我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你了。”

晶棺是完全透明,有一点像是现在的水晶,可再仔细看又有一点不像。当然,这个时候,真正吸引我们的并非是这具特殊的晶棺,而是晶棺里面躺着的一代真龙。

朱元璋幼时孤苦,为了生计为地主放过牛羊,当过和尚。但谁能够想到,这样一位没有皇族血统的人,竟然铁马金戈,刚猛治国,最终开创了大明盛世。

我原本以为朱元璋是多么威武之人,否则,如何能够凌驾于万人之上。但是,第一时间透过晶棺朝里看去,除了在五官轮廓上非常接近校场的石像,剩下的则是一个满头银发,鹤皮苍暮的老人,无论他生前多么风光,如何血腥,此时此刻,仅仅只能够看见他安详的深眠。

“这就是真正的朱元璋,没有想到,我们竟然能够亲眼见到当年明朝开国君王,说出去,恐怕所有人都会认为我们是疯子吧。”

“谁会信,真信的恐怕比我们还疯,哈哈……不过,你确定在离开这里之后,会将这里的一切说于他人?”

“你当我傻啊。”

整个晶棺比我们所见过的棺椁空间都要大,都要长。将视线从朱元璋的身上移开,我们发现在晶棺之内竟然放着一种形如拱形瓦片之物,其大小又各不相同,在晶棺内总共放了六七件这样的物件。

能够和朱元璋真身葬在晶棺之物,自是非同凡响。但是在一时之间,这些陪葬物到底是什么,我却半点看不出门道来。

“这,这好像是铁券……”

“什么铁券?”

宁玉恍然,道:“这是丹书铁券。”

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是用铁制的凭证。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特权。

据始料记载,丹书铁券始于汉高祖,也就是刘邦。当初,汉高祖刘邦在夺取政权,为了巩固统治笼络功臣,特意颁给功臣丹书铁券作为褒奖。“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这是一种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只不过,最早出现的丹书铁券并没有免罪免死的特权,仅仅只是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

时至明朝,洪武二年,天下大势已定,朱元璋着手开国功臣的册封,与众人商议之后决定采用丹书铁券做以褒奖。所册封的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最终,到了次年,朱元璋亲手册封赐丹书铁券一共公六人,侯二十八人。

根据史料记载,丹书铁券外形与拱形瓦片相似,由大小一共分为七个等级,整个铁券都是用金字镶嵌,上面刻着受封人姓氏功劳等等,然而,最重要的在明朝的时候,丹书铁券不再像以前那般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加官进爵的奖赏,而是在上面刻着拥有免死、免罪的特权。

但是,朱元璋是什么人?一生奸诈,猜忌阴险,之所以赐于丹书铁券,其真正用意其实与当初汉高祖没什么两样,仅仅只是因为江山初定,以此来笼络有功之臣罢了。然而,那些得到丹书铁券的公侯,天真的相信了朱元璋,以为丹书铁券不单能够免死,还能够因此福泽后世。

事实上,在赐于丹书铁券仅仅几年之后,率先是镇守北平的淮安侯华云龙因被人揭发,在召回南京的途中,就被朱元璋下令赐死。一年后德庆侯,同样遭逢厄运。可这两位侯爵的死,并没有停止朱元璋的猜忌疑心,紧随其后,胡惟庸案,蓝玉案,诛杀数万人计。

赵瑶瑶道:“既然是丹书铁券,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会和朱元璋陪葬?”

朱元璋能够长久保持当年归天容貌,无非是因为这晶棺缘故,处于绝对密封的情况,如果贸然开启晶棺盖,一旦外界空气进入晶棺内,朱元璋必然在瞬间化为粉尘。

贺长青示意李青搭手,意想在这个时候开启晶棺,但宁玉马上说道:“小心使得万年船,可别忘了江下神陵和陪葬坑,万一在这个时候在晶棺这里做了手脚,岂不功亏一篑?”

贺长青道:“只有打开才能将铁券取看,如此一来,才能够看得仔细啊。”

宁玉道:“先不急。再说了,这晶棺透明,并无半点障碍。张振强,在我看的时候,你一定不要错漏丝毫。”

张振强点头道:“宁爷,你放心吧。”

我们当然完全放心,相信张振强绝对不会再犯之前的毛病。索性,就趁着他检查晶棺的同时,附在宁玉身旁,宁玉先是朝着最近一近丹书铁券看去,看了半天,脱道:“铁券上所刻之名是李善长。”

朱元璋曾言:“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于是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后来更是封为韩国公,并授予铁券。

可李善长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竟然因为朱元璋猜忌,与胡惟庸案结党营私之名,怀恨在心,最终,连同其妻女弟侄满门抄斩。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一生征战,出生入死,功劳甚大,足可比肩萧何。却没有想到,自己最终竟然会是这样的下场。”

“那这一块上面又雕着的是谁的名字?”

“徐达。”

徐达一生戎马,奔波劳累,最终积劳成疾,患上了一种背疽的恶疮,极难治好。可偏偏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明面上是将徐达召回南京调养,暗中却派宫中内侍给徐达送来装着蒸鹅的食盒,而徐达身上所患的背疽最忌吃蒸鹅。但皇命难违,徐达只得当着内侍的面吃下了蒸鹅,没过几日就死了。

“这就是功高震主的下场啊。”

宁玉又从铁券上念出了几个人名,无一不是当初辅助朱元璋开创大明功臣公侯。原本丹书铁券是奖赏有功之臣,享有免死免罪的特权,但是,没有想到,这些得到丹书铁券的公侯,最终都不能善终。

日期:2016-12-29 06:52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