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1736节

热门小说推荐

见众人目光看来,尤其是二子,尹朝有些羞恼啐道:“别以为老子不懂,如今他最强的势力除了小琉球就是京师。其余各省,我看也有限的很。果真遇到有歹心的,起大军围攻之,被坏了性命,岂不万事皆休?”

又看向贾蔷等道:“我可不是为了你,就是担心子瑜那丫头,和她肚子里还未出世的孩子。”

贾蔷颔首笑道:“劳岳父大人挂念了。不过沿途各省都已经提前派人去暗中驻守了,不会出岔子的。再者,随行两千德林军,连两大京营都能灭了,更何况一些屑小之徒?”

尹朝闻言,扯了扯嘴角,道:“既然你早有准备,那也还则罢了。只是……京中朝政,你一概撒手不理……古来昏君都没这样干的。林如海如今身子骨也愈发调养过来了,还有了儿子……”

“二弟,你在浑说甚么?”

尹后听尹朝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登时变了面色,厉声喝道。

真当是岳父老子,就能端起长辈的架子不成?

尹朝撇撇嘴道:“有甚么不能说的?都化家为天下了,再一味护着,早晚成祸事。这会儿早点说开了,说不得以后还会感激我。那林如海,也不似当初看着的纯良。”

贾蔷与还想训斥的尹后摆摆手,而后同尹朝微笑道:“以岳父于小琉球之见,比大燕内陆如何?”

尹朝摇头道:“完全不是一道局。那边没黑没白的干,是个人都在出力,连女人都没一刻得闲的……有生气。大燕,还差些。便是南边那几个省,一路走来看着,穷的地方还是太多。百姓日子过的艰难……”

贾蔷微笑道:“岳父看得出,我先生自然也看得出。小琉球之生机勃勃,爪哇之肥沃,西夷诸国之局势,如今先生都看在眼里。所以,不会出现岳父担忧的不忍言之事。好了,今日是家宴,只议家事,不谈其他。”

“王爷……”

一直未开口的尹浩忽然开口唤了声。

贾蔷眉尖一扬,看过去问道:“五哥有事?”

尹浩有些艰难的开口,缓缓道:“……皇上,想见你。”

此言一出,水云榭内气氛陡然冰寒。

莫说尹后、尹家太夫人,连尹朝都动手拍了一巴掌:“黄汤灌多了?”

不是他们无情,他们正是关心李暄,这会儿才巴不得贾蔷忘了这一茬。

等将来贾蔷实现了他囊括四海,完成古往今来第一伟业,天下再无人能动摇其地位分毫时,李暄或许还能得一条生路,做一世普通富贵闲人。

这会儿提出来,不是提醒贾蔷将尾巴处理利落么?

好在,贾蔷脸色并未变的难看,他细细想了想后,摇了摇头,道:“算了,还是不见的好。这会儿见,不论我说甚么,他心里终究是不信的,哪怕面上掩饰的再好。你告诉他,让他好生将养好身子骨,只有活的够长,将来才能看清楚,我到底是为了一己之私,是苦心积虑谋划大燕的江山,还是一心向外。”

将近子时,尹家一家人才出了西苑,折返回朱朝街。

到了萱慈堂,晚辈们正要退下,尹家太夫人却叫了住。

尹朝脸色有些难看,道:“母亲,这些事,他们小孩子家,就不必掺和了罢……”

尹家太夫人摆手道:“都大了,如何还不能知道?再者,你瞒能瞒得了?越是觉得丑事,越要敞开了说。多少不幸,都在于愚蠢的隐瞒。”

说罢,让尹浩、尹瀚也坐下。

孙氏刚坐下便开始抹泪,道:“原当他是个好孩子,从不在外面偷嘴。秦楼楚馆都未去过,外面那些谣传,也只当是恶毒辱骂。谁曾想,一个亲姑姑,竟……”

几个小辈恨不能将耳朵堵死,一个个低着头,心里也都纠结的不行。

尹家太夫人脸色凝重,看着孙氏道:“此事没那么简单,原也是阴差阳错。说来都是天意……”

说着,便将地龙翻身那天,贾蔷和尹后无意间合在一起的事隐晦的提了嘴。

最后道:“王爷提兵回京,以董卓之势压服神京。太后选择与之结盟,也是没法子的事。

可等到人家想走,偏朝廷那起子蠢货不让走,闹到现在这个地步,也就愈发没得选择了。

王爷和娘娘这般做,不是因为色令智昏,是为了少流血。

若非如此,你们想想看,不拘是天家、朝廷还是天下,要死多少人?!

历来改朝换代,可有死这么点人就办成了的?

娘娘将事情说的明白,又道既然是天家之事,也就无所谓辈分不辈分了。

再者,她和王爷永远也不会过于明面上。”

说罢,同尹浩、尹瀚等道:“之所以将这事告知你们,也是你们姑姑担心你们两个学尹江、尹河那两个糊涂种子,白白葬送了前程不说,还累得一家吃挂落。这番苦心,你们明白?”

尹浩、尹瀚忙道:“明白,再不敢行蠢事。”

尹朝沉默许久,问尹浩道:“你和小五还常见面?”

尹浩摇了摇头,道:“他很少露面,不过看起来,还不算差,许是真想开了……”

前面一句听着还好,可听完后面的话,尹朝破口骂道:“想开个屁!那小子最是奸猾,我就上了他的当。你是猪脑子啊,这种事能想的开么?你在宫里离他远点,真以为宫里都在你手里握住?再走近些,连你都要倒霉。”

尹瀚迟疑道:“爹,蔷……王爷不会那么狠心罢?”

尹朝脱去靴子就往尹瀚脑袋上来了下,道:“他是不会这么狠心,可他都不在京里了,林如海要办你们,你们扛的住?娘的,都是岳父老子,那边恨不能把江山托付,爷这边连根鸟毛都没有……”

他倒不是在意这一官半职,就是觉得忒厚此薄彼了些。

尹家几辈子就两个女儿,全给祸祸了,还不认账……

尹家太夫人提醒道:“此事娘娘也同我说了,她说王爷原准备封你个官爵,可娘娘说,小五的事就坏在你手里,你若看好龙雀,哪里有今日之祸事?所以哪里还敢托付你大事,好好当你的混帐‌‎‎浪‌‎‎‍荡‎‌子去罢!”

“……”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

西苑明月楼二楼。

李婧、闫三娘入内,正见刚刚起身的贾蔷,和一身薄裳的尹后。

看到此刻面若桃花整个人散发着慵然春韵的尹后,美艳‌‍妖‌‌‎娆‍‌的似一颗熟透了的水蜜桃,再搭上其极贵的身份……她二人恍惚明白,贾蔷为何痴迷于此了。

不过在外面,两人也不敢多言甚么,顶多腹诽两句,与贾蔷禀道:“王爷,龙舟已备好。九华宫太皇太后凤辇已经前往码头,还有宁王李皙,也已经‘送’了过去,该出发了,林相爷并诸文武皆到了。”

贾蔷点点头,问道:“赵国公来了没有?”

李婧摇头道:“未曾。”

贾蔷笑了笑,道:“这老货,这会儿八成正忙着挖坑呢。罢了,不耽搁他的正事。出发罢!”

西苑,勤政殿。

贾蔷携尹后进来后,满朝文武相迎见礼。

贾蔷亲自将林如海搀扶起后,笑道:“一应朝廷政事,就托付与先生了。三年大旱,终于得到了缓解,熬了过去。边患已平,百废待兴。国事繁杂,先生受累了。”

说着,躬身一礼。

林如海又将贾蔷搀扶起,微笑道:“哪个读书人,初心不是匡扶社稷,济国安邦?平生之夙愿也,何来受累。且王爷出行在外,亦是为了国事。王爷尽可放心出行,朝廷大事会稳妥料理。每日里朝政批折,也都会派快马送至御前。”

天下大政,又怎么可能真由他来自决……

贾蔷笑道:“那我也是挑着学习学习,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好。”

吕嘉在一旁笑道:“王爷太过谦虚了。”

贾蔷摇了摇头,不再多言,看向薛先、陈时等五位王侯,并靖海侯闫平等六位大都督,道:“大燕百万大军之革新,就托付与诸位了。尤其是军中兰台之难,本王深知之。

但再难,也要坚决执行下去。果真有自认为兵强马壮,愈与朝廷为敌者,诸位也不必客气。

绣衣卫拿不下的,还可调德林军去伐之!

太平盛世,大燕容不下拥兵自重之辈。

诸君,拜托了!”

见贾蔷躬身礼下,诸大都督齐齐跪下,沉声道:“愿为万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贾蔷没再谦逊甚么,叫起后,笑道:“万事皆定,多余的话也不必赘述,本王这就启程了。诸卿也不必相送,国事为重。”

目光环视一周后,贾蔷携尹后出门,乘龙驹凤辇,在德林军护卫下,直出承天门,行御道,于礼乐声中,出皇城,至青石码头,登上了龙舟。

站于龙舟上,贾蔷看着码头上林如海等文武百官恭送而来,笑了笑,却并未多停留,与身边商卓微微颔首。

商卓回头大喝一声:“王爷有旨:开船!”

“开船!”

龙舟拔锚,起航!

看着渐行渐远的码头,和渐渐远去的神京城,贾蔷回至殿内,看着临窗而立神情怅然的尹后,笑道:“等我们再回来的时候,天下又将不同。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全文完

好了,这本书暂且到这。

我休息些时候,再多看些世界各国的书籍,了解下风土人情,会把后续继续写下去,还有不少,直到写到我自己觉得圆满为止。

诸为书友们,保重,再见!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