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爱情生活可说一片空白,上学的那些年月,他刻苦学习,一门心思地读好书,梦想着将来考上大学,改变家庭贫困的面貌,高考失利,通过读书奔前程的美好愿望破灭,脚下无路,生活艰难,他迫不得已参军入伍,本着就算不能有所建树,吃几年皇粮,把原本瘦弱的身体锻炼强壮,退伍返乡后起码自主更生没问题的心态,他拼命训练,不辞劳苦,不畏艰辛,为把自己锻造成一名军事素质过硬,意志坚定,作风顽强的合格军人而倾心尽力,因此他从未谈过一次恋爱,从未考虑过婚姻大事,加之军营环境封闭,生活如同牢狱一般,更使他不谙儿女情长,像僧侣一样六根清静。
当上班长后,他更是辛勤耕耘,励精图治,所带的班军事训练成绩在全团名列前茅,他本人先后获得过优秀班长,五好战士,先进团员,军事训练标兵,学习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把这些荣誉证书和奖状寄给父母,以证明他这些年在部队表现出色,为家乡和亲人争了光,左邻右舍得知他的情况后,对他既艳羡又推崇,主动登门求亲的人家险些踏破了他家的门槛,父母见儿子如此争气,非常的自豪,同时又为他的终身大事大感焦急。
前年,他在短短的三个月里,连续接到五封家里的来信,几乎是每隔半个月一封,信的内容简单之极,催他回家相亲,说村里和邻村的许多姑娘巴不得嫁给他家,连村长都羡慕他的父母,当着他父母夸奖他有出息,艳福不浅,甚至把邻村长得最漂亮的姑娘介绍给他家。
得知这些情况后,他既欣喜又怅惘,还哭笑不得,心想论长相我徐铁应称不上英俊帅气,论出身背景,也就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农家庭,论文化和才情,虽说高中毕业,但毕竟没考上大学,论身份地位,不过是几百万中的普通一兵,芝麻大小的班长,邻里人竟然纷纷朝我家投来艳羡的目光,不少人家的姑娘还抢着想要嫁到我家,连一分钱的彩礼都不要,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看重我呢?
早先邻里有人还暗里讥笑他家里赤贫如洗,又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将来要是没出息的话,一家人就算完了。后来他高考失利,前途渺茫,某些人便更对他家投以鄙薄的目光,背地里耻笑他祖坟没埋得好,没当状元的命,要是连兵都当不上的话,只怕能不能娶一房媳妇都成问题。
所幸天公作美,他不但一帆风顺地参军入伍,还通过几年含辛茹苦,呕心沥苦地打拼,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奖励,还当上了班长,前景虽谈不无限广阔,但算得上乐观。
于是,此前某些鄙视和嘲讽他家的人也正眼看他和他父母了,在本村和邻村,他的名气大了,人气旺了,他父母脸上也光彩了,奉承他们的人更多了,甚至还有人在一边议论时说,他祖上积过厚德,后世子孙要兴旺发达了。
当兵的这几年,他家在邻里人面前所受的际遇,跟以前相比当真是天壤之别,究竟原因,他抓耳挠腮,翻来覆去地思索了很久,发现这一切变化都发生在他当兵以后,尤其当上班长以来,他简直成了本村和邻村很多姑娘敬慕的偶像,寄回家的军装照片被她们争抢一空。显然是他这身军装给他和他父母带来了荣耀,争来了荣光,看来军人在贫寒农村人的心目中,份量还是挺大的。
就在他风头正劲的时候,师直属侦察连的干部到他所在的步兵连来挖人,那干部看上了他,称赞他枪法好,是个当侦察兵的苗子,放到步兵连是屈才,问他愿不愿进师属侦察连,他心里一得意,头脑一发热,不假思索便一口答应下来。
结果到了师属侦察连后他才发现那里人才济济,能人强手太多,他的优势几乎体现不出来,几次军事课目考核,除射击拔尖外,其余的全都平庸,两次与同班战友竞争他均遭失败,投身政治的名额更没他份,他追悔莫及,想回老部队也不行了,只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准备捱到服役期满后回家继续割他的麦子,当他的庄稼汉。
好在天公作美,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申请套转志愿兵,居然意外的成功了。
他又能多穿几年军装,多吃几年皇粮了,盘算着自己已是二十出头,村里同龄的青年不少人都已成家,自己再怎么不济也得趁这身没有脱下之前,赶紧回去捞一个媳妇到手。
回家相亲的时候,他向排长借了一套四个兜的干部军装,佯装自己在部队已经提干当了军官,媒人几乎每天都要领两三个姑娘来他家求亲。
军人在农村人心中确实有份量,他穿着三片红回家相亲非常顺利,因为不论走到那家,人家都会用羡慕的眼光看他,对他的态度热诚之极,不少人恨不得马上就把闺女许配给他。
心里一有了优越感,他的眼光不期然变得挑剔起来,无奈那些姑娘虽然个个善于勤劳吃苦,操持家务毫无问题,但真正入他法眼的却极少,不是容貌姿色平庸,就是脾气太臭,要么向他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结婚的时候,他家必须盖新房什么的。
一连看了好几家,他都嫌人家的闺女长得像恐龙,配不上他,便用我会考虑的,等我想好了就答复你们之类的话来委婉拒绝人家。
本村的姑娘给他挑了个遍,没有一个能让他看上的,这时,有个媒人主动上门对他和父亲说,邻村有个姑娘还不满十八岁,人长得还算漂亮,手脚相当利索,又勤劳吃苦,之前有过不少人家的小伙子上门提亲,可那姑娘就是不钟意,不是嫌人家小伙子家里穷,就是怨人家小伙子没文化,没出息,媒人磨破嘴皮子都无济于事。
那媒人对徐铁应说,那姑娘很想嫁个军人,对你有点意思。
徐铁应纳闷地说,她是邻村的人,又比我小,我们又没同过学,她怎么知道我在部队当兵?又怎么会看得上我这个穷当兵的?
那媒人笑着说,你是不知道,全乡那么多小伙子,一年有几个能当上兵的,最近这几年,周围几个村,就那么七八人在部队当兵,谁不知道咱们村的雄娃儿有出息,光荣地成为一名战士,很多人家缠着我,要我把他家的姑娘介绍给你,我还不愿意当这个媒人呢。
徐铁应想了想,纳闷地问那媒人,你的意思是说,那姑娘人长得不错,劳力又好,也很想嫁给我,对吗?
那媒人点点头,是这个意思,我从你父母那里要到了你的照片,给她看了,她说你穿军装的样子很可爱,她非常喜欢你穿军装的样子。
徐铁应一听那姑娘人长得还算漂亮,劳力也好,又对自己垂青已极,心里自然欣喜若狂,马上换好绿军装,要那媒人领他去那姑娘家相亲。
果不其然,那姑娘如媒人所说,长相配他徐铁应再合适不过了,干起家务活来手脚相当利索,做饭的时候还不时地偷眼瞧一瞧身穿绿军装的徐铁应,只是表情显得很腼腆。
吃饭的时候,徐铁应故意挨近那姑娘坐着,眼角余光瞧见她脸颊微红,嘴角露着甜蜜的微笑,似乎对徐铁应格外倾情。
徐铁应喜不自胜,总算切身领会到这身军装在农村姑娘心目中,还是相当有份量的,当即暗下决心,一定要乘着这身军装还没脱下来前,把人家哄进家门。
经媒人一番吹捧后,那姑娘的父母答应了这门亲事,徐铁应心中欣幸不已,暗想:还别说,还真管用,俺没向人家许诺房子,缝纫机,收录机,人家就轻易地把女儿嫁给了俺。
不过,他高兴得有些过早,那姑娘的父亲早年当过兵,深谙部队的游戏规则,当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订亲的那天,郑重地向他强调:“伟娃子,我也混过部队,实话告诉你,我的闺女样貌不差,不愁嫁不到个好人家,我答应把她嫁给你的原因你也清楚,所以你必须在部队混出个人样来,我可不想她跟着你一辈子过苦日子。”
意思很明确,徐铁应若不能在部队投身政治或提干的话,这门亲事就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