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240节

热门小说推荐

山鹊摇着头对暗影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你没听厂长都说了,那个叫李海龙的都亲身经历了吗?”

山鹊这个人有点迷信,这和他在东南亚被降头术困惑有着直接的关系。邹殿英挑着眉毛看了山鹊一眼,道:“你不去就不去吧,不过这次抓捕朝国交易人员的一系列任务奖金……”

不等邹殿英说完,山鹊连忙坐直了身体严肃道:“其实暗影说得对,这个世界上哪有鬼啊,都是人们自己吓自己罢了。我刚才是看大家的聊天气氛有些压抑,故意调节下气氛罢了,这次任务就算你们所有人都不去我也得去!”

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提奖金比什么都好使。

魏萧这时问邹殿英道:“我们什么时候过去呢?”

邹殿英道:“天兴市离BJ有大约二十个小时的车程。虽然闹鬼什么的,肯定是当地人的谣传,但还是尽量不要赶在晚上进入大厦的好,毕竟我们对整幢大厦的建筑格局很不熟悉,夜间探查会有诸多不便。由此,我们应该尽快动身,现在是将近下午三点,二十个小时后到达天兴市时就正好是中午,正是一天中光线最强的时候。”

山鹊这时急忙接道:“我赞成,在中午光线最强的时候进入大厦是最好不过的了。”

听得众人皆是会心地一笑。

“不过,”邹殿英这时又微皱着眉心,看了一眼已经在沙发上睡过去的冯晨道:“也许我们还应该再带上一个人。”

魏萧问道:“是谁?”

邹殿英:“李海龙。”

下午三点整,众人来到地下停车场,坐进此前那辆金杯海狮商务车。司机有两人,在这二十个小时里连续不休,轮班驾驶。

与众人一起坐进车里的,还有此前被关押在国安部的李海龙。

时间退回到十分钟前,国安部十层,监禁室。

看到房门被打开后,邹殿英走了进来,李海龙一脸的困惑。此前他两次与邹殿英会面,都是在审讯室,这也是两人正常的会面地点,不知道今天邹殿英来到关押自己的监禁室做什么?

没等李海龙开口问,邹殿英已经先问向他:“想不想提前出去?”

李海龙一听这个问题,顿时来了精神。做梦都想回家抱着老婆睡觉,你说我想不想出去?

当然,李海龙不会这样回复邹殿英,而是连连点头道:“想,当然想!”

邹殿英:“那就和我们一起走一趟吧。”

李海龙疑惑道:“走一趟?去哪?”

邹殿英:“兴隆大厦。”

李海龙顿时身体就是一抖,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一样:“算了,我还是继续在这里面呆着吧。”

邹殿英慢悠悠地道:“如果,我再给你二十万奖金呢?”

李海龙已经垂下去的头又抬了起来,两眼直放光。二·五·八·中·文·网

二十万对于第七工厂的历次任务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李海龙来说可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家里的小杂货店一直想装修门面,还想再买个小货车,可以直接去市里上货使成本便宜不少,却一直苦无资金。

李海龙慢慢地扭头看向邹殿英,不敢相信地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邹殿英:“区区二十万而已,不值得我骗一次。”

李海龙的呼吸很快由于兴奋而变得有些粗重起来。虽然他不知道关押自己的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但直觉肯定不是公丨安丨局,而是比公丨安丨局牛逼得多的一个部门。从这间为了防止关押犯人自残而设计的监禁室就看得出来,所有的墙壁,地面,天花板,房门,都有一层厚厚的防撞层,每天吃饭洗漱上厕所都有至少两名武警全程盯守,动作稍有异常立即按住脑袋制服。而且审问的时候还有测谎仪,这可不是一般公丨安丨部门的配置。

这样一个牛逼的部门,应该不会为了二十万骗自己。退一步说,如果自己不肯配合,弄死自己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好。

心中这样考量过后,李海龙问出了自己关心的最后一个问题:“你说的这二十万,是人民币吗?不是日元或者韩元吧?”

看到李海龙也坐进车子里,魏萧等人互相看了一眼,没说什么。他们并不认识李海龙,也不知道李海龙有什么过人之处,只知道这是一个曾经贩卖过假币的罪犯,自然不会和李海龙套什么近乎。

李海龙看了众人一眼,笑着点了点头,见众人没有反应,也就不再自讨没趣,转过头看着车前面的道路。

接下来,卧铺大巴驶出地下停车场,上了公路,开始前往天兴市的旅程。

二十个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众人除了上厕所和买东西吃之外,大巴车一刻不停,一直急驰在高速公路上。到了晚上困了,就直接躺在卧铺上睡觉,这也是邹殿英安排众人坐这辆带有卧铺大巴的原因。

当大巴车终于抵达天兴市的时候,时间果然和邹殿英所说的相差无几,将近正午十一点,正是一天当中阳光最充足的时候。二·五·八·中·文·网借助车载导航仪,司机驾驶着大巴车避开天兴市的繁华主干道,从城边的僻静公路绕行,最后驶入天兴市的城北新区。

城北新区是天兴市当年搞的一个在当地来说可谓是惊天动地的大项目,把城北数千亩耕地全部推掉,再把推掉的土地卖给建筑商,口号是打造一片高标准高质量高追求的城市新区,吸引资金,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当然,口号是这么喊,实际上借此项目捞了多少钱和各种好处,只有相关领导才知道。当时还没有国有耕地保护的政策,失地农民也没有意识到耕地的重要性,而且那个时候种地还是挺累的一个活儿,不像现在又是播种斗又是播种器的,一个人就能种几十亩地;每亩给个几千的补偿款,农民们就乐呵呵地在合同上签了字,使得这个项目得以异常顺利地被实行。

等到各种建筑都起来得差不多了,也到了相关领导换届的时候了,钱和好处都捞够了的领导们悠哉游哉地前往其它地方上任,问题众多的城北新区烂摊子就留给了新一届领导们——没得到好处也没捞到钱,前面的人吃完抹嘴走了,让我们来擦屁股,还真以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呐?

于是乎,这个城北新区就成了个弃儿,当初喂饱吃足的那些领导们的诸多承诺,全都成了泡影,开发商和建筑商守着各自的建筑,既没有外来资金投入,本地经济也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庞大的新区,被闲置了几年后越发不受人待见,最后就成变了现在的尴尬局面。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